“意外事件”收获课堂情趣

时间:2022-09-14 12:05:12

“意外事件”收获课堂情趣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在教学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揣着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走进教室后,当师生沉浸在理想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被一些“节外生枝”的因素打乱,使自己措手不及;但是,自己有时也会被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所吸引,接触到学生纯真的色彩斑斓的思维世界,甚至能收获到意外的精彩。这些突发的“意外”和“亮点”,正是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的宝贵资源。

“意外”带来的惊喜

课堂教学是一个艺术流程,有时如涓涓溪流滋润心田,有时似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追求的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才华的喷涌和思想的闪光,更追求师生激情的飞扬和灵魂的震荡。教学中,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能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出现惊人之语和奇思妙想,有时也会出现“意外”,并在“意外”中获得意外收获,这正是课堂教学的佳境,也是教学中令人回味的情趣。而要实现这样的佳境,就不能不追求课堂教学中意、理、情、趣、知的完美融合。作为音乐教师,面对一群稚嫩且好奇心很强的小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就时常会遇到一些充满童趣的“意外”问题。这些问题,既给笔者教学带来过挑战,也成为音乐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充满稚趣哲思的意境,从而激发了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巧妙处理“意外”,保护好奇心,培养博爱之心的热情,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鲜活力。

“意外事件”的意外结果

有一天上午,第一节课,笔者拎着一包儿童乐器向小(A)班教室走来,还没进教室,就听到里面一片欢呼声和鼓掌声。

“上音乐课喽,上音乐课啦……” “看,那是什么?”“咦!不是竖笛吗?那是小号,那是六弦琴……”刚进班级就看到学生们望着各种乐器露出欣喜的表情,听到他们七嘴八舌的谈论着,辨认着,有的滔滔不绝,有的兴高采烈……

“同学们,请安静一下”,在上课之前,笔者先强调几点:第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乐器知识的学习,乐器种类较多,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乐器,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常见的乐器,让同学们亲自感受一下,认识一下,演试一下。讲到这里,班上又是一片掌声。第二,请同学们注意安全,按小组有序传看,不要争抢。第三,由于条件有限,乐器品种较少,请同学们轮流传看并尝试,在欣赏、传递时要小心,要爱护乐器,遇到问题请及时举手报告。

说完,就正式进行了乐器常识教学。由于是第一节课,所以本课主要是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乐器,以及各类乐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在教学到一半时,笔者就让学习委员小D将口琴、竖笛、竹笛、小号、六弦琴等乐器分发到各小组,让学生们按小组轮流传看或演试,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同学们要有序传看或演试,不要争抢!”笔者又强调了一遍。

突然,“咣当”“啪”的声音传来,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盯向一个人――学生小甲。

“怎么回事?”笔者第一时间质问道。

看着掉在地上的六弦琴,弦线也断了一根,小甲委屈地说道:“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跌坏了!”“要赔喽!”下面的同学开始议论起来。

笔者十分生气,正准备训斥小甲时,突然想起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请平移到我这里来》。内容是讲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多么相似呀!如果当众批评小甲,对他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学音乐吗?如果大家都害怕损坏乐器而不敢学音乐,岂不是得不偿失?如果小甲因为害怕接触乐器而对音乐课产生厌烦心理,一棵喜欢音乐的嫩苗不就被扼杀了吗?想到这儿,笔者接着同学们的议论,反问:“这个断了弦的六弦琴,还能用吗?”“肯定没用了”,学习委员小乙肯定地回答道。“为什么呢?”笔者继续问。“你看这弦都断了,肯定不能用了”,小乙认真地回答。“肯定不能用了……”下面声援小乙的同学不在少数。“真是这样的吗?”笔者把断了一根弦的六弦琴拿过来,用“五弦”轻轻地演奏起来刚学过的《甜甜的秘密》用乐曲传递心声,以真情缓解气氛。“同学们,你们看这琴不是仍然能用吗?”“原来还能用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笔者又用了好几分钟把断了的弦重新接上,又重新将《甜甜的秘密》演奏一遍。音色、音调、音质、音感与前面演奏的截然不同。笔者乘势问道:“同学们,修好的琴与坏了的琴有没有区别?”

“有,坏了的琴声音不好听。”同学们大声的回答。见状,笔者微笑的说道:“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新的‘五弦琴’了”,这时小甲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引领学生走向不平凡

课堂教学要像老鹰带雏鹰学飞一样,去引领,而不是去代替;要充满期待,也要耐心等待;要激励孩子追求卓越,也要引领孩子立足平凡追求非凡;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允许学生出现差错和“意外”,要让学生在纠错中进步,在“意外”中收获成长。现代课堂教学就是要积极探索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与现实相近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形成认知,获取对知识的体验感受,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更多的人性关爱,让教育回归本质,为每个孩子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让每个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勤学、善思、明礼、笃行”的学风,从而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天正小学)

上一篇:在动手操作中创设高效课堂 下一篇:初中物理发展性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