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时间:2022-09-13 10:23:59

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的设想与计划。“挑战性”是指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教师课前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对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很有好处。人们常说: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像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以下两个弊端:

1.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浅显,基本上是照教参依葫芦画瓢,不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课堂气氛沉闷。

2.教学内容过于细密,所提的问题也琐碎,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探求知识也人云亦云。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高度”问题,即缺乏“挑战性”。

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性”:

一、创新性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采用多种方法,用最短的时间,理解文章。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教给学生走出传统学习框框的方法:

1.跳跃式阅读法,即对篇幅比较长,前后段落之间有紧密联系的课文,可以摒弃逐字逐句学习的方法,只跳跃性地学习重点段,培养学生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直奔中心法,即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在中心句的统领下去学习全文。

3.倒置法,即先学后面的段落,再学习前面的段落。例如《鸟的天堂》一文,老师可以抓住“‘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先学习后面描写鸟多、鸟欢的段落,再学习描写“大榕树”的段落,从而体会两个“天堂”的不同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并适时地进行环保教育。

又如《一夜的工作》一文,教学时可采用直奔中心法,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让学生升腾出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老师把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时,学生觉得和以前的传统方法相比,有了些难度,的确要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才行。就这样,课堂有了新意,学习兴趣自然就会高涨,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会进步!

二、差异性

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性格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适应学情。

1.对同一个班的孩子,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可以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优生学得好,中等生学得懂,后进生跟得上。例如,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我的老师》要求是:写出老师的身材、长相、穿着,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点,孩子们都能通过观察表述出来。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好,三下五除二就写完了,此时,老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能用简单的一件事反映老师的特点吗?这下就让善于表达的学生有了站起来摘桃的感觉,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向这个更高的教学要求进行“挑战”。

2.在相同的教学范围内,可以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一篇课文的生字新词时,班上的少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就东张西望,我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个个比较难的题目,如找出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等,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上课也专心多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可行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则会形成老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景象。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际是学生没有真正开动脑筋,学生仍旧是被老师牵扯着鼻子走,没有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但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也不宜太深奥,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此以往,孩子们得不到学习后的满足,则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设计“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可行性,让学生都能学懂,但要真正学好,又必须动一番脑筋。

例如,教学《穷人》一文,这篇文章的重点是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懂得渔夫和桑娜这样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们的高尚品质。课文篇幅较长,如果逐字逐句地分析,会令人感到乏味。经过一番思考后,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提问:桑娜在见到邻居西蒙死后的心理是怎样想的?找出关键句,理解“非……不可”的含义。

第二步:抓住“熬”字做文章。要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熬”含有的意思。

第三步:发挥创造力,续写《穷人》。

老师通过设计这个“熬”字让学生在学习时去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既觉得学习内容有挑战性,叉觉得这个“挑战”并不太难,只需多读读课文,动动脑筋就能找到答案。因此整堂课老师只是在穿针引线,而学生则处于自学、交流讨论为主的环境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增加思维容量,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达到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轻灵善飞,向着无限广阔、无限深邃的空间飞去。

上一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STS知识教育内容及目标...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重在“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