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地区盐碱地棉花“一保二促”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3 10:11:47

东营地区盐碱地棉花“一保二促”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48(25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2-0109-03 棉花是东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其栽培以盐碱地为主,兼有少部分旱地和高肥水地,因此推广盐碱地植棉技术对该地区的棉花生产至关重要。盐碱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可增加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影响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严重地块甚至还能导致水分从体内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土壤中大量盐分的积累,导致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如积盐重、表土板结、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少等,再加上春季地温低、棉花幼苗耐盐能力弱,致使棉苗难以实现全、齐、壮。土壤“碱、湿、凉、板、薄”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一保全苗,二促早发。1 播前准备

11 整地造墒

秋耕春灌是棉花苗全苗壮的最佳耕作造墒方式。秋深耕打破犁底层,切断土壤毛细管,经冬春冻融交替,表层土壤结构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春灌压盐造墒,可基本满足棉花用水至雨季。造墒和耙耢保墒是盐碱地棉花全苗的重要措施。冬灌底墒、口墒较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墒情不好的,适时造墒,畦灌浇透,然后耕耙保墒待播。耕层土壤盐分含量小于03%的轻盐碱地植棉,播前造墒即可;盐分含量03%以上的地块,可通过灌水压盐降低耕层的盐分含量,为棉种出苗创造有利的土层环境条件。一般要求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速灌速排,不仅要洗去表土层盐碱,还要尽可能地防止表层水下渗接通与含盐量高的地下水相通的土壤毛细管造成返盐。灌水量以土壤耕层的含盐量为依据。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盐分含量在04%~06%的中度盐碱地每公顷灌水量750~900 m3;盐分含量06%以上的重盐碱地每公顷灌水量掌握在900~1 400 m3,2~3 d后排去水层。春灌时间要适当,灌水过早,表层蒸发量大,临近播种时失去口墒,影响适时播种,即使勉强播种,也难以全苗;灌水过晚,土壤湿,地温低,也不能及时播种;春灌的适宜时间应根据土壤墒情、土质灵活掌握,粘土质在播种前15~20 d灌水,砂壤土可推迟到播种前10 d左右。

12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盐渍化程度和田间耕层养分含量进行平衡施肥,即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主要补充氮磷钾肥。中早熟棉花品种合理的施肥方案是,每公顷施有机肥30 t以上,尿素150~300 kg,过磷酸钙375~750 kg或磷酸二铵225~300 kg。盐碱棉田施磷量应按高限执行,缺钾地区和高产棉田应补充钾肥,每公顷施硫酸钾225~300 kg。其中有机肥和磷肥的全部、氮肥的50%~60%结合深耕整地底施,其余在盛蕾期到初花期之间一次性追施。微量元素缺乏地区或高产棉田应适当施用微肥,应根据缺素种类选择相应的微肥150~225 kg/hm2与其它肥料混匀后基施。2 播种

21 选用良种

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条件,种植抗盐品种是提高棉花抗盐能力的根本途径,相对来说,籽指大或发芽出苗快的品种抗盐能力较强。如鲁棉研28、鲁棉研18、鲁棉研37等慢发型抗虫棉品种都是盐碱地上理想的种植品种。

22 适期播种

棉花适期播种是实现全苗、减少苗期病害的重要技术环节。盐碱地表层温度上升较慢,且春季土壤返盐严重,低温和盐害的交互作用常造成盐碱地棉花出苗难、保苗难、晚发迟熟。播种过早,温度偏低,种子在土壤中停留时间过长易染病、烂籽,延长出苗期,棉苗瘦弱,抗逆性差;晚播,气温高,虽易于保全苗,但生育期相对推迟,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季节,造成产量低、品质差。试验结果表明,中度盐碱地块以5 cm地温稳定达16℃时进入最佳播种期,一般在4月20~25日,以棉花播后7 d左右出苗为宜。

23 适宜播量

适量播种是保全苗、育壮苗的重要一环。要确保一播全苗,必须适当加大播种量。中度盐碱棉田条播脱绒包衣棉种225~300 kg/hm2,轻度盐碱棉田采用半精量播种机播种的,播种量可适当减少到150~225 kg/hm2,穴播每穴下种3~5粒,尽量使种子集中,增大顶土能力,为棉种加速发芽出土和减轻盐碱危害创造有利条件。

24 行距配置

合理的行距配置是协调个体与群体关系、使棉株更充分更合理发育和实现多现蕾、多结铃、提高产量的前提。行距配置的关键是要放开大行距,适当减小株距以保证密度。一般采用80~90 cm+50 cm大小行配置,高水肥田块大行距可增大到100 cm。

25 适播深度

棉花播种深度也是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措施之一。抗虫棉籽指偏小,种子生活力较弱,播种不宜过深,否则会发芽迟,甚至造成烂种烂芽,出苗不齐、不全、不壮。播种过浅,表土层易干,种子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不能发芽出土或带壳出土。播种深度主要根据墒情、土质和播种方式而定,一般地膜棉砂壤土以30~35 cm、粘土以25~3.0 cm为宜,随播种随镇压。

3 播种方式

31 地膜覆盖棉田

先播种后覆膜的一般采用双行覆盖技术:膜宽85~90 cm,起8~10 cm高的小垄,然后播种、喷除草剂,后覆盖地膜,再每隔2~3 m在膜上压一堆土。当子叶展开、颜色由黄变绿时要于上午10时前打孔放苗,每穴放苗2株,放苗孔要小,放苗后要堵严。先覆膜后播种的,可按株距打孔穴播,注意雨水灌穴后及时松土散墒,另外要每隔8~10行播1行预备苗,供移栽补苗使用。

32 打溜沟播种

干旱时可采取打溜沟的抗旱播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开宽为50~60 cm、深20~30 cm的沟,沟内浇水,水量150~300 m3/hm2。沟边点种,覆土后沟深比地平面低10~15 cm。幼苗可在膜内生长10 d左右,5月初根据天气情况放苗,实现三防(防风、防冻、防高温烫苗),以达到“霜前播种,霜后放苗”的预期目的。待棉苗长至与地膜相近时及时放苗压土。

4 播后检查和配套补救措施

播后要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毛籽播种的,如遇阴雨低温烂种严重,每行每米好种少于5~8粒时,应尽早翻种。光籽和脱绒包衣的棉种可根据种子霉变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翻种时间不得晚于5月15日。出现种子落干时,若下面是湿土,可采用镇压提墒的办法;若种子上下都是干土层,可浇蒙头水,浇水量以水渗到种子四周为限,不宜过大。播后遇雨,雨后要及时松土破除硬壳层,遇大雨或暴雨,晴天后要及时划锄。

5 苗期管理

51 查缺补苗

每行连续1~2穴缺苗时不用补苗, 连续3穴缺苗时需要尽早移栽补苗。棉苗未出真叶时,可移栽苗龄7 d以内的芽苗;出现真叶后要带土移栽,土坨要大,不可散坨,栽后浇水要少。

52 地膜棉打孔放苗

当棉苗出土八成以上且晚霜已过时,就可放苗出膜,以防阳光下高温烧苗。放苗时按计划株距打孔,不要见苗就放。打孔大小要适当,以直径4~5 cm为宜。放苗后,要立即用土封口,严防透风跑墒、膜刮伤苗和大风揭膜。做到放绿苗不放黄苗,以免吹干晒死。如遇高温天气,对刚顶土的棉苗可先破口,口上压点土,使其逐渐变绿后自动顶出。

53 培育壮苗

健壮棉苗长相:子叶平展时,叶面肥厚发亮,有向阳性,无病斑。棉苗出现真叶后,顶心凹陷,有明显的向阳性。棉苗3叶期苗高10~12 cm,5叶期苗高10~18 cm。当90%棉株达8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化控,每公顷用缩节胺45~75 g。

54 早间苗,晚定苗

盐碱地棉田,播种量较大,出苗稠密,幼苗互相拥挤,应在棉苗出齐后及早间苗,去弱留壮,穴播留2~3株。在间苗的基础上,3片真叶时按规定株距定苗,定苗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对预留棉苗根系的伤害。

55 中耕

苗期勤中耕,促进根系下扎。做到“出苗中耕,雨后中耕,低温中耕;看苗中耕,看地中耕,先浅后深”。耕深由3~4 cm逐渐加深为6~9 cm,苗期中耕2~3次。

6 初花期管理

始花到第4~5台果枝第1果节开花期间是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是生长最快时期,正常红茎比应该是70%~80%。本阶段管理要点:追施花铃肥,每公顷施尿素90~150 kg;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及时进行第二次化控,每公顷用缩节胺15~18 g。

7 盛花结铃期管理

71 打顶

科学选留营养枝:蕾期选留生长快而健壮的营养枝2个,每个营养枝同主茎同时打顶。其余营养枝去除,这是丰产和防后期早衰的必要措施。打顶时间为7月15日左右,分2~3次把顶打完,每株留12~13个果枝,要轻打顶,巧打顶。

72 化控

化控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坐桃,促进早熟,防止烂桃。一般于打顶后7~10 d进行化控,每公顷用缩节胺45~60 g。根据天气情况及棉花长势可再进行一次化控,每公顷用缩节胺60~90 g。

8 吐絮期管理

81 乙烯利催熟

乙烯利对棉铃有催熟作用。贪青晚熟、后发性强的棉田可用乙烯利催熟,生长发育正常和有早衰趋势的棉田不宜使用。施药时间,一般掌握连续5 d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喷施;早熟棉区为9月下旬,用40%乙烯利225~30 kg/hm2对水50 kg喷雾;后期长势过旺棉田可在10月5日前后再喷施一次,每公顷用药30~45 kg。

82 收摘棉花

收花的间隔时间以7~10 d为宜,间隔时间过长,在日光照射下,会使纤维氧化变脆,强力受到影响,降低品质。收花要做到“两分”、“四净”、“两不收”:“两分”即霜前花与霜后花分收;“四净”即棉棵上的花收净,铃壳内的花絮摘净,落在地上的拾净,棉絮上的叶屑杂物去净;“两不收”即未完全成熟的花不收,棉絮上有露水不收。每次收花能严格做到上述要求,则既可保证丰产丰收,又可提高棉花品级。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2,44(12):112~118

上一篇:渐入佳境 6期 下一篇:山东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