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13 09:57:38

大数据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我国小城镇建设迅速,但建设规模偏小,当前小城镇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信息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些变化对于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小城镇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让我们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优势,从而更加有效而科学的处理小城镇发展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小城镇;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对于小城镇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工作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中国的现实而言,小城镇一般是介于设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其基本主体是建制镇。事实上,在我国,小城镇的概念中既包含了20万人口以下的设市城市,也包含了各类集镇。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是联结城乡的桥梁,是大中城市生产力向外辐射扩散的承接基地,也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因此,小城镇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小城镇建设迅速,但建设规模偏小。目前,我国现行的建制镇标准偏低,当前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只有20%多,最高时曾达到过27%(21世纪初期)。最近几年甚至出现了下降,2010年下降到24%。相比之下,发达国家越到城镇化后期,小城镇人口比例越高。比如,德国非农人口高达97%,其中70%的城镇人口居住在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美国65%的人口居住在小城市和小城镇。由于人口过少,规模小,难以建设较为齐全的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的发展不利。

(2)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全、公共产品缺乏、公共服务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我国的大部分小城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设施本来就不完善,加之近十几年规划迅速扩大,原有的设施年久失修,新的基本设施建设又跟不上去,供水、供电、教育、医疗、垃圾处理等相应的公共服务落后,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3)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人居住宅环境较差。随着乡镇企业在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物对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破坏常常被其经济效益所掩盖,旧城(村)改造不被重视,农民富裕后只想辟新地建新房,造成旧村居住环境质量全面衰退。同时,小城镇普遍缺乏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污水、垃圾基本不经过任何处理丢弃,致使一些农村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再加上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大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活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混杂一处,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污染治理的难度。

(4)不同规模的小城镇之间发展缺少特色,很难产生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

不少地方小城镇盲目学习外国、外地经验,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抄照搬,使得区域内重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有序联系和协调,有的还造成了重复建设。同时,由于缺乏一规划,分工不明确,定位雷同,也使得这些分散的小城镇无法产生其相应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

2.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数据的具有以下四个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3.大数据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为巨大,随之产生的这种数据量比国外要更加庞大、数量更为繁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必定来临,我们必须考虑到大数据时代来临对未来小城镇发展的影响。

(1)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人口流动分布,优化小城镇产业。

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不会像现在这样按部就班集中在办公室来工作,移动办公会越来越成为主体,那么即使呆在一个生态宜居的小城镇也可以参与到大城市的工作中。这样,当前大量流动人口集中在一线大城市的现象将得到改变,由于很多大城市资源普遍共享,人口就将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镇发展。而非像现在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大城市造成各种资源发展不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大数据时代,也给一些能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带来了大数据园区发展的产业机会,会引导更多的人力流入到既可以提供能源又比较宜居的城市中去。这意味着在我国如陕西、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等这些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能会成为信息产业数据库的服务器的设立地,而其中那些比较生态宜居的中小城镇还会吸纳更多维护服务器的产业工人聚焦,实现中小城镇的产业优化。同样,新交通工具也在日益改变人口流动格局。高铁、通航业的发展会扩大特大城市的辐射半径,也会给宜居和有资源的中小城市更多承接辐射和产业分工的机会。

(2)通过大数据技术,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小城镇群的健康发展。

通过大数据技术,筛选出不同区域每个小城镇最有特色的农产品,或收集其特有的乡土文化,并以此为依附,培养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小城镇。大数据的虚似性可以解决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在对不同区域的小城镇群建设时,也能进行科学决策。比如在共用河流水系的流域地区、城镇交通紧密联系的地域、有共同生态环境挑战的小城镇地区,为共同应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挑战、共同组织对共享资源的利用、共同协调对紧缺资源的统筹使用,共同协调跨城镇边界的小区域规划,都可以利用共享的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决策,拟定共同的行动纲领,提出趋近的规划目标,制定共同约束的发展环境,提高共同发展的利益追求,放大共同发展的效应,解决发展的恶性竞争和环境冲突。        

(3)通过大数据技术,能优化小城镇的配套设计。

大数据的可预测性能提升交通预测的水平。利用大数据,可以在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准确提炼和构建合适的交通预测模型后,有效模拟交通未来运行状态,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小城镇甚至相领城镇的大数据的收集与海量分析,编制能够覆盖整个地区的交通规划,满足未来需求的道路设计,科学合理地引导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出行,尽可能减少钟摆式交通。利用大数据的智能性,能够实现对城镇建设的土地利用尽可能实现混合功能,尽可能减少噪音、污水、空气等污染。利用大数据的快速性和可预测性,以合理的工程措施,更重要的是以非工程措施来应对如暴雨、洪水等各类威胁。也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城乡交融的绿色空间,保证小城镇的绿地面积。更加有效地节约使用水资源,对节水做出更有远见的规划安排。

4.小结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对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大数据也给我国发展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多渠道得采集小城镇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推动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以大数据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感知、分析、集成的数据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体现出来,构建科学的预警监控体系,整合小城镇的规划、交通、治安、城管、环境、气象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建立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类、整理和分析,更准确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度资源,从而有效疏导、防范和处理小城镇发展时所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萧,甄峰等. 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09期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2]张书成. 基于“大数据”战略的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 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第23期

[3]郝世绵,胡月英. 国际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6期

上一篇:城市新建小区用电信息采集及售电系统介绍 下一篇:毛勒伸缩缝施工过程及控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