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09-13 08:45:18

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作者简介:王玉红(1986.5-),性别:女,籍贯河北邢台,学校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专业民商法学,职称,硕士研究生。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立法层次较低、保障水平低、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制度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只有加快相应的立法进程,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和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进入新的探索试点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覆盖40%的农村人口,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范围有所扩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存在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低、资金来源不合理、管理分散混乱等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问题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相关立法滞后,层次低,缺乏法制保障

社会保障实质上应该是一种法律保障,法律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然而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有涉及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的法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单行法规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宪法》第45条规定的社会保障权难以在实践层面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只能停留在法律观念层面。

(二)保障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而当前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由基层组织自己解决,国家只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承担部分责任,其他如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则出现中央财政支持缺位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是最低的:加拿大39%,日本37%,澳大利亚35% ,而我国却只有12%左右,而这区区的12%也绝大部分都给了城镇的职工。①

(三)保障项目少、水平低

在保障项目上,国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保障项目,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农村五保、扶贫、临时灾害补助等项目。在保障水平方面,单就最低生活保障来说,虽然该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但由于资金短缺,需求人数众多,保障标准很低。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来说,这点补助只能是杯水车薪,难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一)加快立法进程,确保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

要想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使其规范化,就必须加快相关的法制建设。在国务院已经出台的《农村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农村社会救济工作条例》等条例的基础上,按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权威性和完整性。在具备条件的时候,出台《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法,来对农村社会保障应遵守的原则、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与发放、保障项目的标准、社会保障的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与全国性法律、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或具体实施办法,以利于本地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政府应当负担起相应的责任

政府是社会保障的主体,这是由社会保障这种特殊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政府应当调整财政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当然,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当前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确保所投资金落实到位,并引导社会上更多的资金进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另外,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机制,确定专门社保的管理机构,强化自身的监管责任,同时组织社会舆论和群众、上下级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监督,保证农民社会保障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护他们的社会保障权。

(三)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

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安全有效的资金管理是保证农村社会保障顺利开展的基础。当然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政府更是没有足够的能力独自承担这笔巨大的资金,所以在我国广大农村亟待尽力合乎实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出资的出资机制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首先,建立农民个人的社保账户,个人按一定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可以与农民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收益相挂钩,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其次,广泛动员乡镇企业、工商各业为农村社会保障筹集和捐助资金,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注入新的血液,国家则通过给与其相应的税收或者其他优惠政策予以鼓励;最后,政府财政支持是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财政应以专款专用的形式来确保农村社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加大对农村社保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能流入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

[2]谭志慧:《浅议中国当代农民的社会保障权》,《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2006第7期)

[3]钱文亮:《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注解:

①许海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年

上一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经济的发展 下一篇:关于西南地区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