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微

时间:2022-09-13 06:46:55

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微

所谓“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内容,其教学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读懂题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掌握读题的本领,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字、关键词,反复推敲,注重对数量词、数学用语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题与做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读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准确的读好题,读懂题,并养成了良好的读题习惯,才能为审题和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题读透了意思明白了,才能为进一步思考做好准备。读题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朗读、轻声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默读等等,学生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其首先能读流利,做到不增减字,不读破题目的意思,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做到用心、用眼、用脑、动笔。在读的时候还可以做到读出感彩,读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进入情境,亲身经历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只有进入问题情境,设身处地解决问题,才不会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读文字、读数字、读图的习惯。逐步过渡到养成自觉通过默读来理解题意。要让学生做到会读和读会。有时候,学生做错题,错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而是粗心,他们不喜欢仔细推敲题目中的文字、词语、术语及句子的真正含意,仅凭感觉、凭经验和初步获取的粗糙印象便开始解题,只追求效率,不讲求质量,有些应用题学生只要细读题目就能做对。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完之后,再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让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策略

这个步骤分为四个过程:第一,自主思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最好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参与。在教学中,还要引导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影响,采取个人尝试、实际操作、标线段图、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交流算法,归纳整理。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特别要注重问题过程的解决。采用分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每种算法中首先要解决哪一个问题,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直至每个学生都归纳出最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之间互相欣赏,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加深理解。第三,列出算法,解决问题。在了解了每种算法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身临其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确定算式,得出结论。第四,自我评价,验证成果。结果出来后,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验证,其实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加深了印象。以“求平均数”的学习为例,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每组的组员利用已有的学具进行摆列,并交流怎样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等),初步获得平均数的概念(多的补给少的,匀一匀便可得到)。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利用学具,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算出平均数。学生这时就会开动脑筋,尝试其他的算法,在学生都试算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并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算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动脑,说一说算的过程及每一步算式表达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整个解题思路,对结果进行检验。整个过程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求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要提倡并鼓励多样化的算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三、重视开放题型设计,让学生灵活解题

现如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这种创新教育理念也更加符合课程改革中关于素质教育的内容。而说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思维基础。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重视一些开放性题型的设计。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解决问题的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解决问题的时候注意多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把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另外,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之所以感到困难重重,并不是由于理解能力或者计算能力差,而是由于他们缺乏更多的生活实践经验。如今很多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少有机会能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他们每天往往就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为此,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积累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作基础,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很多。在数学学科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它要求学生具有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可以说,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答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探索解决问题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我们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上一篇:浅谈大学计算机课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