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13 06:42:19

注重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摘要:知识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决定了职业教育观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研究是带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53-0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生产方式、工作方法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导致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与时展不相适应。职业教育者应研究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相应地改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内容,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促进职业教学的发展。

1研究知识经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

所谓"知识经济",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主的经济形态,故又称为"智力经济"。这里 "知识"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的"知识"概念,它既包括知识又包括能力,既包括科学,又包括技术和技能。"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指出:"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不在是物化资源、设施和人的传统技能,而是人的知识密集型智力和密集型技能(即多种专业的技能)。这就要求技能型人才应实现自身现代知识与传统技能的高度一体化。例如;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它综合了电机与拖动、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检测、气液压精密机械等技术,科技含量高,如果没有复合型知识和技能根本操纵不了。

现代职业岗位冲破了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划分界限,原来按传统专业组成的一人一岗、一人一能的作业形式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要求操作者既是工程师,又是技师,必须具备复合型的职业能力,并且以创造力取代经验和熟练技术。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更换频繁,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职工以竞争精神和生存能力取代简单的服从工作分配。研究发现有20%的工人不能实现再就业,原因是缺少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力,既关键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紧密联系,要求职工具有较高的协作精神。

2学习研究职业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和市场条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进行改革。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决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了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都需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实施教育改革。

2.1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1) 教育应从"上层建筑"走向"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目标要符合岗位的需要。所以职业学校要密切研究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

(2 )由传授知识型向素质教育型转变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学突飞猛进,职业岗位更换频繁,人人都需要进行终身教育。所以教师要从"教是为不需教,学是为更会学"的宗旨出发,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3)从重理论到重技能转变

现代企业需要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首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传统的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上用时太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使理论知识简明实用,而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一体化教学,把教、学、做三者结合到一起,使理论为实训、实习服务,实习、实训中贯穿理论指导;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安排自主实践活动,并且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实操训练,缩小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竞争力。

(4)教师应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肩负着培养21世纪技术人才的教师不能吃老本,而应该积极的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反思。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结果,这些都是教师始终需要研究的课题。

2.2学校应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实质是每个成员都通过不断学习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不断地试验和改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很多行业只有通过学习并具备迅速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作为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师资队伍要逐渐向学习型组织转化。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习班,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对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技能或者制作课件技术等的培训,并且支持其考取相应的证书。学校为职工创设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浓厚的终身学习的校园气氛,并且建立激励机制,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2.3教师要形成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

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最有条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的教研活动不能例行公事、走过场,而应以教研组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充分交流认识,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之间可以经常性地探讨各种教学新法的实施,相互取长补短。通过公开课、汇报课的形式,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从业能力。

调查表明,大部分的职教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学习教育学理念,研究教学方法,善于接受新思想,成为愿意学习、勤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典范。专业设置的频繁变更需要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吸纳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充实到专业课中;而且需要教师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验、实践动手能力。教师不但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专业面,还需要掌握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

3研究调整课程内容

坚持能力为本,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就必须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操作的教材框框,进行理论课和操作训练的调整和整合。针对专业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型课程改革。为了避免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现象,打破课程间的独立性,把几门类别相近的课程,经过调整、增删,整合重组为一门课。例如汽车修理专业,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辅助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课程等合并成汽车修理一门课。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增加操作训练课时,强化技能培养。理论和实践整合后实施模块化教学,做到技能训练的课题化。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教研组成员集体编写和修改课程的教学大纲。

4研究教学方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取决于教育观念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具有动态发展的相对性;其次,它自成一个多元相关系统,受到师生双方的素质、个性倾向、认知水平等发面的制约;再次,方法服务于目的,受制于观念。不同时期的教育观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方法培养新世纪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照练,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很少鼓励学生于学生之间的竞争,很少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适应社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较差。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调控学习法等应运而生。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指教师不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知识,让学生彻底地、完整地调动起心、手和所有器官,积极地、独立地、自主地设计完成自己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和师生互动性,是一种愉快的教与学的过程。

其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张贴板教学法、大脑风暴法适用于管理、服务等专业课程,能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等适应于工科专业课,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的特点是;先动手实践,后研究规律,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合乎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理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不再是被动地灌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造就具有关键能力的技术工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优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永远是教师痴迷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实施各种教学新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职业技术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朱艳红,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上一篇:课堂主体角色多样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