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

时间:2022-09-13 06:40:55

试议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

一、金融风险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金融风险导致企业资金链的中断。遭受金融风险期间,国内的金融环境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内信贷紧缩,企业贷不到款,出口退税又被压得很厉害,再加上国外进口商面临生死考验而没能力继续履行订单,导致不少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链就此断裂。而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进一步加剧,银行一般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措施。银行原先实行的“还老账,贷新款”的规定,变成“只进不出,只还不贷”的死命令。融资大门的关闭,使得我国不少外贸公司受到巨大打击。一些产品委托外贸公司出口的工厂看到此情况,纷纷到外贸公司催讨货款。那些无钱可付的外贸公司甚至以房产抵债,濒临倒闭。银行不给贷款,为了融资,很多中小外贸企业不得不向社会融资,公司的运行重心从拓展业务转向了筹集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及效益。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销售造成负面影响。为了避免金融风险,国家会采取一种金融政策,即调节货币供应量或是货币汇率。货币政策着眼于调节社会货币供给和需求,对社会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对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来讲,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对信用的松紧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货币的投放或回收,扩大和压缩社会需求和投资需求,对企业的市场销售营造间接的不利环境。通货膨胀与有效需求不足将使企业产品滞销积压,从而使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流动资金进不来,生产的产品又卖不出去,进退维谷。企业产销不畅,必然影响到中小外贸企业的效益。金融风暴之后,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引起国内需求萎缩,大幅度减少进口,因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与此同时,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也变得日益复杂,人民币升值过快对外贸企业出口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当前中国外贸出口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会对我们中小外贸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金融风险会降低企业信用造成损失。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和外国进口商都会面临流动资金不足、原拟定的经营计划因危机的连锁反应而难以为继的困境,这就迫使这些企业重新考虑出路,以求生存与发展。一些中小外贸企业为了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对其的伤害—负担加重发展困难,为了可以节省开支,必然会裁减员工,可这也可能造成企业内部关系紧张,以至于工作效率降低,加上由于企业所需原材料、流动资金进不来,导致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准时完成订单,从而降低了这些中小外贸企业的信用。而有些外国进口商为求自保,没有偿还债务履行订单的意愿。这种情况也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方有能力归还债务和履行订单,但故意逃避责任,不予归还;二是对方暂时没有能力归还债务和履行订单,并且不主动承担还债义务,就一直拖欠。这与该企业的信用与负责人的人品有很大关系,会造成很大的信用风险,对外贸企业造成损失。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我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做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针对各种风险的具体特点和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防范对策:提高金融风险意识。综观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都把重心放在如何拓展业务、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等方面,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仍较为肤浅,对金融风险的重视远远有待提升。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必须未雨绸缪,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把对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政治和传媒因素,各国央行的政策因素,心理及市场预测因素,突发事件因素等对金融市场及外贸市场的影响,以积极做出金融风险防范。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经济,就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国际金融知识,增强人们的金融风险意识,使我国的外贸企业充分认识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在实际业务中积极主动地去防范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对外汇风险的敏感度,切实做好防范措施。第一,针对交易风险,企业要学会利用远期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期权市场进行长期保值。而具体的管理方法又分为事先防范法和事后防范法。事先即指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在签订合同前,就采取措施防范外汇风险,如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适当调整商品价格、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和汇率风险分摊条款等;事后是指已经用软货币签订了出口合同或用硬货币签订了进口合同,无法在合同条款上加以弥补时,就可以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方法来防范外汇风险。第二,针对结算风险的防范,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资产负债保值来防范风险。子公司通过减少风险或增加风险负债,来使得总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资产和风险负债相等。由于汇率的变动将导致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均相等,因此结算风险为零。其次,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市场保值来防范风险。企业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风险货币,在期末即期外汇市场上买回同种货币,用买币办理远期外汇合同的交割。若企业对将来的即期汇率预测准确,远期外汇市场保值将产生利润,且利润足够抵消预期的折算损失。最后,企业也可以通过货币市场保值来防范风险。企业先借入风险货币,再兑换成本国货币,在本国货币市场上进行投资,然后投资总收入又可兑换成风险货币,并偿还借款。需要注意的是,从事货币市场投资的期限应等于风险货币的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应等于折算损失。从我国许多企业的情况看,很多风险都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决策失误,投资失败。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内部监控,强化对重大事物的管控,合理控制企业负债规模,完善、防范各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切实落实责任制,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应建立起定期的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报告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应重点对战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建立风险的预测与分析、预警与评价工作机制。加强信用管理。外贸企业如果想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交易方式就必须从买方的角度出发。我国入世之后,将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到我们中国,他们所带来的是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我们如果不尽早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就一定会在今后的竞争中遭遇失败。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和严密监控,准确判断每个客户的长处和短处,可以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益处,信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我们要通过对信用风险的种类、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等进行分析,通过对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外部防范措施以及加强对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基础建设,加强客户、合同、应收账款的管理等具体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来防范和管理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

作者:张艳平单位: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

上一篇:水利工程水毁修复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解析水利工程管理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