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

时间:2022-09-13 05:58: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它反映了我们党爱民、为民的根本立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的价值取向。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新提炼

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同志深刻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明确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并提到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高度,反映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古人说,天地之间人为贵。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就存在着形形的民本思想,从孔子的"爱民",孟子的"民贵君轻"到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的"民为邦本",可以说在关于民本思想的问题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古人论述得这样多,这样精深和富于哲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明鉴"民本"之紧要的当政者不能说没有,但因阶级的局限,其所作所为往往离"民本"相去甚远,甚至完全背道而驰。后代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经常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警语来告诫当政者要善待民众,爱护百姓,用以揭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的历史反复证明,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权都会或迟或早地陷入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泥潭。因为,支配政权兴亡的不是统治者的主观意愿,而是该政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政党,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我们巩固政权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执政党自身的私利。这种公共权力上的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通过执政为民的实践,保证人民和谐幸福地生活,自由安全地发展。

二、执政为民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民群众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构成历史发展的具体内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规律,也就是人民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牢记这个真理,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这个真理。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活动中,始终如一地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领悟和对自身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且明确揭示了人民群众是价值活动的主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原则与人民主体性原则的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要坚定地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执政为民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要求

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蕴含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中的伟大民族情结。我们党在中国历史进入新千年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开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这个伟大的征程上,关键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自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贯穿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对于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实践执政为民,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每做出一项决策,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发展中实践执政为民,在执政为民中实现发展,就必须牢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变动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内容上说,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统一。经济是基础,发展是重心,实力是保证。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执政为民就只能落空,但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决不能认为满足人民的经济利益、物质利益是"大事",而满足人民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是"小事"。民族复兴的大厦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哪一项短了或弱了,大厦都会倾斜甚至崩塌。中国共产党在率领人民基本解决温饱、初步实现小康以后,应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更新的理想、更高的追求和更大的目标。因为,在经济方面,人民群众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过上富足的全面小康生活;在政治方面,人民群众要求进一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使自己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民利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体现和保障;在文化方面,人民群众要求在进一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上,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历史的血脉和未来的荣光,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深情寄托和坚定信念。在执政兴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职责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面对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以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质朴的警语作为座右铭。要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搞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不做哗众取宠的表面文章,以真抓实干的行动,替群众分忧,为人民造福,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意见 下一篇:学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