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教授治学优势和内涵

时间:2022-09-13 05:25:38

关于高等学校教授治学优势和内涵

摘要:教授治学是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治学理念,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教授群体,也是充分发挥教授作用的重要举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力,实现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学术氛围是教授治学的宗旨。作者阐述了教授治学的必要性、教授治学的优势、教授治学的内涵和教授治学的范围。

关键词:教授治学;必要性;优势;内涵;范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07-02

大学的成功在于学术的繁荣,学术的繁荣必须遵循学术的规范,这就是我国提出教授治学的基本依据。教授治学是基于现代大学的发展模式及学术本质而提出来的管理理念,即教授参与治理学术,使教授成为参与规划学术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学术资源、协调学术关系、评价学术成就的重要力量。

一、教授治学必要性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教授治学。高等学校以教学和学术工作为核心,逐渐去掉行政氛围、重视教学和学术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根本目标。学术是高等学校的命脉,教学是高等学校的基础,通过学术水平的提高来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作用,需要加强教授治学。在高等学校,教授是高等学校教师主体中的重心,是一所大学学术成就的标志,代表着学校的学术水平。教授常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对与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密切相关的“治学”具有实践的认知、感悟和体验。教授是教学经验最丰富、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无行政约束的群体,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建设者和政策谋划者,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具有言论自由的优势。几十年积累的教学和学术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应该传递给后人。给予教授群体最大的发言权,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也是我党“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重要体现。在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教授团体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教授的最大能量。因此,开展教授治学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授治学的优势

1.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教授群体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由于长期与学生交流,他们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教育方法,只要教授们投入精力于教学工作中,就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授授课一般都不带讲稿和教材,而且授课内容也是前后穿插,表面看起来顺序混乱,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因为只有前后顺序穿插起来,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用途,以及对本门课程内容的体系及相互关系有所了解。

2.无行政约束,客观公正。没有行政职务的教授群体与学校有关部门利益无关,对于一些事物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双肩挑(兼任学校职能部门领导)的教授群体受到各自部门利益驱使,在制定政策时容易产生一些不合适的现象,因为双肩挑教授更偏向于代表一个部门利益,而不是以第三者的教授身份参与。当今社会,行政约束和权利高低束缚了很多人才的发挥,教授群体无行政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约束,对于一切事物能够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这正是教授治学的优势所在。

3.言论自由,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没有行政职务的教授群体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无需顾前瞻后,一切观点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提出的建议只供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或相关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参考,为他们提供素材或者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作为大学的职能部门或有关领导,应该倾听教授群体的意见,因为他们的意见才是真正大公无私的。教授群体一般都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十五年以上,他们对学校的了解是从基层做起的,也最了解学校的不足和优势所在,因此能够提出一些具体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议。

三、教授治学的内涵

高等学校教授治学的内涵包括教授治学的个体形式和集体形式。个体形式主要体现在教授个体的自身素质及水平的提高;集体形式主要体现在为学校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两种形式的教授治学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共同目标就是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及学术影响力。

1.治自身。高等学校教授治学的理念,首先在于治自身,即包括教授的学术道德、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服务社会等自身综合素质,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学术道德是教授自身的首要责任,作为高等学校最高层次的学术群体,也应该是道德风尚的典范,必须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严谨的学术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创新素质的提高,教授的责任是在继承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成果,教授的一部分工作在于教书育人,即为社会培养后备人才。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要投入一定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引导学生持批判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拓宽思维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成为真正的创造者。

2.治学术。学术鼓励“百家争鸣”,对学术的态度应该是有体系的、专业的、自由的、民主的。学术氛围的繁荣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术需要讨论、争议、批判精神。研究学术不是为了做官,也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治学术的目标就是要繁荣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讨论,勇于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提倡学术批判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意识,才能获得更多研究成果,才能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真理也是发展的,在科学研究领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治学术就是要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包括制定学术规范、学术标准、学校相关科研奖励、制定学校职称资格评定条件,负责职称评定和聘任工作,负责职称考核工作。治学术成为教授治学的重要任务,在学术上要放眼未来,要特别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避免急功近利、学术失范、学术腐败行为发生。

3.治学科。学科水平支撑着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地位,因此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及水平代表了其办学特色和水平。治学科是教授治学的重要任务,包括制定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及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重大决策,制定学校学科设置,制定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遴选及考核条件等。教授群体熟悉学科建设方向与不足,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科方面的作用。

4.治教学。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是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教学是育人的主要途径。教授是高等学校教学岗位上层次最高的群体,多年深入一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教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治教学就是让教授广泛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包括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校相关教学文件及管理条例制定,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具体措施,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治学风。学风,包括学习风气和学术风气。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术探索。要使大学的学风朝着健康、自由、民主、繁荣的方向稳定发展,大学教授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学风建设责任。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学会自我吸允知识的能力。教授作为学术精英,作为大学组织的重要成员,必须承担学校学风建设责任。教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其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大学教授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严谨的学术风气、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学术争鸣与学术繁荣是实现良好学术风气的基础,健康、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重要条件。大学教授的任务是把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传授给学生,带领学生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四、教授治学的范围

教授治学就是由教授群体(或者教授委员会)来决定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建设经费使用等工作,是充分发挥教授群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学术工作是高等学校的基础,一所学校的整体水平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由高等学校的最高学术群体来管理学校学术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高等学校的一切组织形式及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学术为中心,以服务学术为宗旨。学术工作的主要特征在于学科专业分类详细、专门化程度高,因此由各个不同学科的教授来管理学术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治学理念。教授治学在实践中表现为:以教授为主体的教授委员会成员拥有大学学术领域,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招生政策、学位标准、学术人员聘任与晋级等的学术评价以及事关学术发展的激励政策等的决策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与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就不成比例。因此,既然教授治校是一种成功的经验,那么我们就必须把教授治学落实到实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授治学,进而达到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教授治学是大学校长赋予教授的义务和职责,作为每一位大学教授,都必须担负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承、教书育人、治校治学的职责,这也是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张莉.“教授治学”的困境与“大学章程”的破解之道[J].高校教育管理,2014,8(1):42-47.

[2]燕爽.论教授治学:责任途径保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51-55.

上一篇:理论力学网络搜索教学平台建设与研究 下一篇:阿斯顿·马丁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