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与当堂达标

时间:2022-09-13 04:18:06

学案导学是我校近年来推出的适合我校及农村中学教学模式,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教师设计的学案为载体,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为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当堂达标模式"的细化和深化,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个人提出,集体讨论修改添加,制定出每课时的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这一教学模式较适用于养成一定学习习惯,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初中学生的各学科的学习。其主要特征是:

一、 彰显主体,重在引导

学案导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为主体"就是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不是奉送真理给学生,而是要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为主导"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主导";"学为主体"也不是以单一的"学生为中心",它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主体",从而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

二、因材施教,低负高效

学案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训练,让优秀生有挑战,一般生受激励,学困生能成功。并且,"学案导学"融学路和教路于一体,学习目标预先呈现,学习方法给予引导,题目设计有层梯次,不但学生学的上手,而且学的有趣,"达标检测"精心挑选又具有代表性,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举一反三,迁移拓展,同时做到节节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方法,拓展提高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既告诉学生该学会什么又指导学生该怎么学,由"学会"到"会学",使得学生能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

"学案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流程一般是:

教师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自学——课堂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反馈拓展——教师回收导学案批改——学生整理导学案装订成册。

在这一教学模式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在"导",强调"活",体现"学"

导学案的内容上不仅要明确学生学什么,更重要是如何学,注重学法指导。学案是一种预设,并非一成不变,作为鲜活的学生,自然有鲜活的思维,自然将使学案会有生成的变化。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千差万别的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的迸发的僵死模式。因此,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学案,补充和完善学案,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而不是束缚师生发展的桎锢,这样,才能使学案更具针对性,更具有效性。学案导学就是要学生动起来,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既注意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个性的发展。

二、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整理保存。

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依次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在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充分利用。

三、重视知识反馈和目标达成。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思维状况,对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倾向及时调控和解决。注重精讲精练环节,特别是开始应用学案教学时更要课堂的调控,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四、区分"学案"和"教案"的不同。

两者在目的、作用、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教案的着眼点是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核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核心,强调的是"学"。

这一模式,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符合新课改精神,是一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有益尝试。

上一篇:成竹在胸,悠然理答 下一篇:灵活小学教学方式,增强语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