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时间:2022-09-13 04:11:14

浅议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5.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外延在逐渐扩张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而教育问题成为作为一线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个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核心发展的关键,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管理班级工作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作为正处在城市化浪潮中的一所初级中学的班主任,笔者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探索。

一、在城市化背景下我校的客观办学环境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迈进,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苏州城市边缘的人口、工业、商业与住宅等要素不断向周围地区迁移,直接吞噬着城市附近的农业用地、农业自然村。结果,在城市周围出现了一个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异于农村的中间地带,出现了许多社区与街道基层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特征、结构与功能,是一个新的地域实体,该实体即为城乡结合部。这一地区成为在城市市区与郊区农村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城市化过程中受各方面影响最为激烈的特殊地域实体,许多失地农民成为了"苏州乡下人"。伴随着苏州周边许多的商业住宅楼盘的销售,又出现了许多购房的非苏州籍甚至非江苏籍的外地人,购房后,这些人就成为了"新苏州人"。他们的子女的就学问题亟待解决。又加上苏州地区旺盛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量,每年总有数百万计的打工者涌入苏城及周边地区,寻找工作,过着租屋居住的生活。这类打工者带来的适龄儿童也面临着就近入学的问题。

越溪中学位于吴中经济开发区南部新校区,正处于苏州的城区与农村的结合地带。据我校教导处的不完全统计,这三年来每年的我校初一新生报到就读人员中,本地学区在读人数与外地户籍在读人员的比例已经逐渐接近各占百分之五十,甚至超过这个比例了。因此我们所招收的学生具有来源多样性、文化多元性、居民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大量流动人口聚居等突出特点。基于以上原因,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更是艰巨,面临着新挑战。

二、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遇到的新难题

目前我校生源群体主要是在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扩容过程中,逐渐失去土地,家庭经济收入由原来主要依靠农业收入转变为主要依靠非农业收入,生活环境逐渐市民化的社会群体的就读子女与外来务工子女所形成的学生源群体。由于时代、环境、经济、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在行为特征、心理状态、人格品质诸方面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1、零零后学生畸形人际交往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这里的学生行为按社会主流的素质标准来衡量呈两极分化的状态。少数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得比较优秀,但所占比例非常低。

由于生源的复杂性,,过度疏远或者亲密的畸形人际交往状态,无形之中营造了不正常的班级氛围,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新课题。

2、暂住地环境的流动性、复杂性

城市化背景下来我校就读的打工者子女由于经济结构、人口居住、行政管理的独特性呈现出复杂性与流动性,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特征逐渐减退,城市化特征逐渐上升,城乡结合部的文化变得尤为复杂。

3、生源的差异性、繁杂性

我校学生生源主要由常住人口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构成,这些学生之间家庭背景差异较大,缺少交流、沟通和教育,处于感情真空,而社会监督力量的较弱,使不少孩子离校后的监督几成空白,各种失范行为的隐蔽性、自由性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到处闲逛,出入游戏厅、网吧,乃至和社会上的问题少年混在一起,染上不良恶习。学生间的差异性和繁杂性也同样让城市化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挑战。

三、城市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策略

处在特殊背景之下的复杂的"零零后"学生这个代表新生力量的群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教师的视野中,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班主任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笔者认为,城市化背景下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育工作。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利用我校特有的心理教学资源,定期为学生做心理学讲座,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特别关注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心理发展。

2、强化班风建设,发挥班风的熏陶育人作用

班风是班级内学生思想认识、情感、意志、舆论等方面的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情感教育论认为,良好的班风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给学生们带来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情绪感觉,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受到积极的影响。利用班会课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融合性,给与学生彼此了解的平台,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形成团结向上的积极班风。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管理的目标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是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是学习的内因。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4、要抓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衔接,形成合力。

①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生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受到社会风尚、习俗、舆论等的巨大影响,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头脑中无不打上社会和家庭的烙印,所谓"学校教育十年功,抵不上社会十分钟。"为避免"校内筑坝、校外毁堤"的现象,必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完整的工作网络,形成一个协调良好的教育环境。

②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转变社会与家长意识,改进教育方法,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比如现在施行的网络"家校路路通"就是一种很好的受到家长社会欢迎认可的学生管理平台模式。

③加强校际交流。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城区中心校与边缘地区要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加强经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以缩小边缘地区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还要继续流向城市,新苏州人、外来务工者子弟学生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注本地生与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是每个身处城市化背景下面临新挑战的班主任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把爱的目光投向那些城市化背景下苦苦求学的莘莘学子吧,只要对他们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就能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就能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上一篇:课程综合项目考核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下一篇:谈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