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苦兵”式、“病创”式结构

时间:2022-09-13 03:19:38

小议“苦兵”式、“病创”式结构

摘 要:《史记》《汉书》中的“苦兵”式被动表达法和“病创”式动补结构,理解时都可以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上“于”,两书中有一些同类型的例子全面展示这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在汉语史上比较少见,值得细究。

关键词:“苦兵”式 “病创”式 汉语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们在记录刘邦建国到汉武帝太初末年这一段历史时是互相重合的。并且,班固在处理这一段历史时,几乎直接袭用了司马迁的叙述,因此两书在遣词用句上比较类似。两书中有两类词语的结构值得注意。一是“苦兵”式结构,这是动词加名词(施动者)的被动表达法,理解时不妨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上“于”。一是“病创”式结构,这是一种表原因的动补结构,理解时也可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上“于”。

一、“苦兵”式结构

“苦兵”即“苦於兵(战争)”,类似的有“苦秦”“苦秦吏”“苦军旅”“苦军事”等。这种结构在《史记》中有17例,《汉书》中有16例,兹一一列举如下:

(1)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史记·秦始皇本纪》)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高祖本纪》)

(3)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4)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5)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史记·高祖本纪》)

(6)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史记·高祖本纪》)

(7)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史记·项羽本纪》)

(8)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史记·律书》)

(9)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史记·平淮书》)

(10)十二年春,楚灵王乐乾溪,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史记·楚世家》)

(11)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12)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史记·陈涉世家》)

(13)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史记·伍子胥列传》)

(14)又曰韩苦秦兵,而使水工郑国闲秦作注溉渠,令费人工,不东伐也。(《史记·李斯列传》)

(15)弓高高侯执金鼓见之,曰:“王苦军事,愿闻王发兵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6)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史记·匈奴列传》)

(17)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史记·酷吏列传》)

(18)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汉书·郦陆硃刘叔孙传》)

(19)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汉书·高帝纪》)

(20)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汉书·高帝纪》)

(21)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汉书·高帝纪》)

(22)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

(23)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汉书·食货志》)

(24)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汉书·食货志》)

(25)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汉书·陈胜项籍传》)

(26)于是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汉书·陈胜项籍传》)

(27)弓高侯执金鼓见之,曰:“王苦军事,愿闻王发兵状。”(《汉书·荆燕吴传》)

(28)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汉书·楚元王传》)

(29)孝惠、高后时,天下安乐,及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汉书·张汤传》)

(30)民苦兵事,亡逃者必众,随而诛之,不可胜尽,盗贼必起。(《汉书·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31)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汉书·循吏传》)

(32)使者言单于自将并国有功,甚苦兵事。(《汉书·匈奴传》)

(33)止宿离宫,水衡共张,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汉书·元后传》)

《汉书》中有一例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结构可以在动词和名词间加上“于”。如:

(34)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冯式撙衔,驰骋不止,口倦乎叱咤,手苦于辔,身劳乎车舆。(《王贡两龚鲍传》)

这里“手苦于辔”即是手被辔所苦,此处在“苦”和“辔”之间有一个“于”字连接。

二、“病创”式结构

“病创”即“病于创”,因创伤而致病。类似的结构有“病伤”“病腋(同掖)伤”“病酒”“病肥死”(因肥致病而死)。《史记》中有9例,《汉书》中有3例。兹一一列举如下:

(35)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史记·吕太后本纪》)

(36)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史记·高祖本纪》)

(37)吴王病伤而死。(《史记·吴太伯世家》)

(38)十四年夏,襄公病伤于泓而竟卒,子成公王臣立。(《史记·宋微子世家》)

(39)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史记·楚世家》)

(40)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史记·陈丞相世家》)

(41)阖卢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史记·伍子胥列传》)

(4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史记·滑稽列传》)

(43)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史记·魏公子列传》)

(44)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汉书·高帝纪》)

(45)卜之,赵王如意作崇。遂病掖伤而崩。(《汉书·五行志》)

(46)高帝从击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汉书·张陈王周传》)

从上面所列举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汉书》与《史记》的共同处,两书在这两种结构的表达上基本一致。此外,《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病创”,释为“受伤”,所提供的最早例证为“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史记·高祖本纪》),如此解释“病创”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三、两类结构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苦兵”式结构的表达法类似概念上的被动,但在理解时又相当于被动式中的“于”字句,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作是“于”字句的隐性表达法。“病创”式结构,涉及到动补结构,王力称之为“使成式”,上古汉语“动补结构”一般仅指补语表示结果的“动结式”,而“病创式”却是表原因的动补结构,在汉语史上比较少见。由此可见,这两种结构因其特殊少见的表达方式,值得细究。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钱园园 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41000)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研究综述 下一篇:“一V(,S)”构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