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难圆“明星梦”

时间:2022-09-13 03:01:21

2009年,《社会蓝皮书》公开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集中在两大领域,其一就是艺术领域。相比不久前结束的2012艺考招生,今年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择业场景冷清了许多。曾经从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艺术教育与“明星梦”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1.艺考很热,就业很难

近年来,艺考招生不断升温。从1998年到2011年,中国艺术类招生人数扩大了60倍。如今,除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传统艺术院校外,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70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类专业与院系,其中包括综合类院校、师范类与理工科院校。

仅以表演专业为例,目前全国设有表演系的高校已超过400所。潮水般的学生涌进艺术院校,众多的学生进入表演系,他们毕业后都能当上演员吗?“表演系毕业生的失业率很高,隐性失业率就更可怕了,许多表演系毕业生毕业后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北京某学院从事表演教学的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每年,全国万余集电视剧、500多部电影、200多台话剧,需要多少演员?在原本已经阵容强大的演员队伍中,又能容纳多少新演员?据北京某媒体2011年的调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为就业不理想而改行。

实际上,即便是已经就业的演员,也面临着隐性失业的危险。演员的就业与失业,不是以有无单位录用来统计。北京某文化公司王宇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演员签了经纪公司,就算是就业了。然而,就业容易开工难。

在王宇看来,一个职业演员,无论有没有单位,一年至少要有6个月时间拍戏才能算是正常就业。然而,大部分表演系毕业生,毕业后即便签了经纪公司,也不能保证有戏可拍,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等待状态。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某综合大学招生简章中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

然而其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人有多少?现今在北京民航从事地勤工作的王永利,曾是该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投出近百份简历无果,最后参加了一年的航空地勤培训。“想当个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人真的很难。”王永利说。

2.百里挑一,仍然执著

尽管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不尽如人意,且录取比例从40∶1到60∶1到百里挑一,淘汰率很高,但这些仍难以阻挡艺考者执著的脚步。今年,1.8万人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而其录取人数不过400多人。上海戏剧学院每年的录取人数也在400人左右,但每年都有上万考生前往参考。

谈到“艺考热”持续火爆的原因,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等人认为,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电视选秀节目火爆推动“造星运动”,影视明星受到青少年追捧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一些考生和家长的盲目与不理智跟风。

近几年,影视剧演员身价暴涨,更加让部分学生甘愿冒着前途堪忧的危险“知难而进”。曾经,演员演电影、电视多为名气,个别演员一集电视剧片酬10万元就是天价。现今,众多明星的片酬早已冲破了这个数字,一部电影拿百万元片酬者大有人在。

“文化课成绩不好,通过艺考也能读大学”的宣传与引导,也让部分学生并不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而选择报考艺术院校。

来自东北的朱晓霞,已是二度赴京参加艺考。曾经300分出头的高考成绩,让她与本科院校无缘。“专科能上,但我就想上本科。”经过多方咨询,她选择了艺考。“拿到艺术类专业测试过关证后,文化课成绩就不成问题了。”2月至3月,她辗转于西安、上海、大连、北京,参加了5场专业测试考试。

记者点击某知名艺考网站,其首页上报考艺术类院校的优势赫然在目:可以解决学生因文化课分数不够而不能进大学的苦恼。有文化课200分至300分的成绩,加之不错的专业课成绩,学生就能进入艺术类大学,还可提高中学的升学率。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在艺术院校招生现场出现了诸多的盲目报考者。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艺考招生教师直言:“艺考误区太多,中介、骗子等陷阱也不少。金字塔是现实,但明星只是少数。”在他看来,许多家长和孩子,不知道艺术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报考过于盲目。

某校负责招生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许多考生千里迢迢赶来,父母花了很多钱陪着,结果考生没有任何准备。比如,形体考试没有准备,连最基本的广播体操都不会做。一些考生进过培训班,但由于培训班水平不高,反而表现虚假。

记者在多所学校看到,还有许多参加表演专业考试的女生浓妆艳抹,将精力主要用在外表打扮上。甚至有考生表示,表演专业考试就是看长相,只要漂亮、帅气就能考上。这令很多艺术类高校的老师啼笑皆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跃红则指出,艺术类职业的工作方式多是个体化的、工作室化的、家族传承式的,没有一定背景想闯进去是很难的。对于家长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搞艺术,孩子是否有兴趣,值不值得家长花大价钱去培养。

对于那些怀揣明星梦的艺考生,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表示,很多人觉得考上电影学院这样的艺术类院校就是踏入了“星族”的门槛。实际上,进入学校会获得更好的起飞平台,但成功需要学生的勤奋努力,学校只能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保证学生获得成功。

3.为名利来,能走多远

张艺谋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前,曾是咸阳棉纺织厂的搬运工。上世纪80年代考入中戏的巩俐,曾经历了分数不达标等问题。如今,他们很红。章子怡和赵薇,一个毕业于中戏,一个毕业于北电,如今也已成为影视圈的“宠儿”,被广告商争相追捧……

在明星的示范作用下,艺校的标签被神圣化了。只要考取了中戏、北电等知名艺校,风光无限的日子就近在咫尺了。于是,怀揣梦想的学子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跨越千山万水奔波于各大院校之间,尽管只有少数幸运儿会金榜题名。

采访中,中戏、北电的多位专家表示,考上被电、中戏与成为明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艺术创作需要灵气和天赋,同时学艺术的人要勇于去经历人生的诸多坎坷挫折,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悟。如果只是为了名利而来,那么就一定走不远。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关乎才情、运气,但热爱是第一位的。

北京电影学院王劲松教授结合自己25年的表演经验指出,表演这个行业如果想做好,非常艰辛,非常痛苦。当你面对激烈的竞争,又觉得自己的理想遥遥无期时,是否能够坚持走完这一艰难的路程?这种艰难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面对名利的考验,这需要极高的人格素质和人格修养。

艺考的成名之路,既坎坷又充满诱惑。艰辛的赶考、高昂的费用、严峻的就业形势,是每一个艺考学生及其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的。

上一篇:叽里咕噜哇啦 下一篇:大男孩的葡萄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