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是太原第一要务

时间:2022-09-13 01:47:28

转型是太原第一要务

太原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改革,大力尝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了转型跨越和资源型地区综合改革战略。

太原,地处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之都,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然而,作为重工业布局城市和资源型经济城市,太原市对重工业和采掘业的依赖,给当地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城市布局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此,近年来太原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改革,大力尝试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了转型跨越和资源型地区综合改革战略,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坚定不移布局绿色新兴产业,在度过了短暂的转型阵痛带来的经济低迷之后,迅速崛起。

上半年经济报告显示,太原市按照“建设三个一流、打牢一个基础、强化四大支撑,实施对标赶超”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各项经济指标摆脱底部,加速上扬,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强劲,增长速度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太原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不仅迅速做大了经济总量,还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构建成一个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新型支柱产业体系。转型跨越成为太原最重要、最成功的实践之一。

产业转型,破解资源魔咒

在中国的省会城市中,太原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留下重重一笔。无论是中国鼎盛的汉唐,近代的民国,还是当代的中国,太原,都独具魅力。因为,太原的煤炭资源甲冠天下。如果说山西是煤炭之都,那么,太原就是煤炭之都的一颗明珠。由于太原特殊的能源地位,建国初期,许多中国第一流的特大型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在太原建立。如太钢、太重、太化等,初步确立了太原在中国重化工的地位,太原也因此被确立为中国的重化工基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计划经济年代,太原变成了一个主要以输出能源为主的城市,对环境的保护盒修复基本停顿;尤其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形成了单一的以煤炭、焦化、电力、钢铁、电解铝为主导的工业结构。与东部沿海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的单一,已经严重制约着太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何转变经济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就非常紧迫的摆在了太原各级领导眼前。

太原市委、市政府站在“谋万世”、“谋全局”的高度,提出了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跨越。

破解资源魔咒,转型跨越的第一刀对准了长期在太原市占据龙头老大地位的煤炭产业。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易于开采,价格上涨,太原西山地区私挖滥采遍地开花,集中度低,形成了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落后的开采技术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事故频发严重危害着经济的健康机体,严重影响了龙城太原的美好形象。

在准确预判经济走势的情况下,太原市委、市政府果断按照“新兴化、高端化、园区化、集群化、循环化、信息化”的思路,以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一流自主创新基地、一流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布局绿色新兴产业,实施了一系列转变增长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举措,为非煤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非煤产业和新兴产业焕发活力

转型跨越的指挥棒一出,太原市的非煤产业新兴产业得到高速发展。

过去一年,太原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27.7%,高于煤、焦、铁、化、电等传统产业19.3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达到了18.5%,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9%.太原经济区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铝镁合金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民营区工业新区加快建设,引进晋西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新兴项目。不锈钢园区一批优势项目相继落户。清徐经济开发区阳煤集团化工新材料园奠基。今年上半年,随着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电子设备、煤矿专用设备、新材料、食品制造等绿色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和食品行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0.32%和6.58%。在冶金、煤炭、焦炭占比下滑的同时,这些行业为太原市经济增添了亮色。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接近1100亿元。太原市获得 “2011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民营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并通过验收;旅游总收入增长20.1%。今年上半年,太原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近600亿元,强劲增长10.4%,高于全省和全国。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长13.6%,金融业增长11.9%,房地产都市农业稳步推进。确定娄烦县马铃薯、小店区奶牛和清徐县蔬菜3个“一县一业”特色基地县和64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均顺利通过验收。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46万亩。改扩建、新建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场61个。大力发展食醋、肉制品、干鲜果、蔬菜和优质粮油5大加工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91.9亿元,增长31.2%。一个服务城市的都市型农业体系正在建成。

过去几年,太原市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目标,抓项目、扩投资、优结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300个在建工业项目中有70%以上是新兴产业,中科合成油、富士康苹果手机整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经济区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铝镁合金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迈出新步伐。

综改试验惠及民生

太原转型跨越大发展,使得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事业发展良好,三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越来越好;社会保持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快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太原市政府在7月中旬下发了 《2012年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年内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确定年底前,全市要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个方面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首批标杆项目也要启动建设。

此外,尖草坪区是太原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省级试点县(市、区)。2012年,尖草坪区将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四大领域,以17个标杆项目为抓手,以投资、财税、土地、金融、生态、科技六大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不断加快推进转型综改先行先试工作。

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转型跨越,太原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到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全市高中入学率达90%以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80%以上,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2平方米以上,使教育和医疗事业达到和接近了全国最发达地区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6%,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82%以上,新型农村医疗覆盖率达100%。市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升,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建设目标。2012年,太原市将以加快推进一流省会城市和“五区”建设为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把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上一篇:谨防“小户型”商铺背后玄机 下一篇:编剧的汽车旅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