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9-13 01:29:41

大数据背景下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设计领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受到大数据环境的冲击,我国中文字体设计不仅面临着诸多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此,本文结合大数据的内涵,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中文字体设计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的特征,并就中文字体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中文字体设计;新特征;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量不仅庞大,而且种类繁多,但价值密度较低,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在这个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和科学利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成为设计领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从中文字体设计领域来看,在如今这个大数据形势下,我国中文字体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承载媒介的日趋多元化、表现形式及手法的多样化、体验的日趋丰富化等新的特征。因此,要求设计师们应当充分把握好大数据这一时代契机,明确当前我国中文字体设计现状,善于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经验,不断创新,促进中文字体设计逐步朝着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1 “大数据”的内涵

所谓的“大数据”,也被称为“巨量资料”,主要指的是网络文本、图像、音视频等资源总体量巨大,难以采用常用软件等处理工具,于一定时间内迅速完成,也难以将其整合、加工为对用户具有巨大价值的资源。具体而言,大数据的大小会随时间的不断推移、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剧增。对于不同部门而言,满足大数据标准的规模数据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范围通常从几TB到数千TB。

根据国外一组统计结果显示,网络每天信息流通量即使采用1.68亿张的DVD,都难以存储完。电子邮件总量高达2940亿,每日博客、日志量在200万以上,网民所发照片量超出2.5亿张,Pandor音乐播放时长高达1870万小时。随着全球数据规模的持续拓展,数据爆炸时代已经到来。

2 大数据背景下中文字体设计的新特征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且体现着数据体量庞大、信息密度低、所需处理速度加快、数据多样化强等特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设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信息更易掌握,若能够有效利用大数据优势,将会更精准地进行设计定位,协助创新设计。对于中文字体设计而言,在大数据背景下其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

2.1 承载媒介的日趋多元化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广泛普及,中文字体设计的承载媒介也日趋多元化,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可视化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大数据的介入赋予了设计师更丰富的表现方法,更灵活的承载媒介。诸如可视化网络、软件、视频影像、交互体验信息等等,这些都赋予了中文字体设计更多样化的形式和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促使中文字体设计开始出现了诸如动态化、多元化的新型表现形式。

2.2 表现形式及手法的多样化

在新时代下,中文字体设计的技术支持十分有力,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难以比拟的。不仅如此,大数据背景下巨大的资源优势也催生了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中文字体设计的思维广度,引发了中文字体设计表现形式及手法的多样化发展。例如,借助于触摸、触感等互动性设计,利用肢体动作实现交互式设计体验,明确目标实现可视化网络活动等等,此类表现形式、手法都为中文字体设计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3 体验的日趋丰富化

大数据背景下,中文字体设计带给观众的体验越来越丰富,受众甚至可以产生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知觉体验,赋予了设计更立体化、全面化的吸引力。例如,随着动态技术的应用,中文字体设计开始朝着动态化方向发展,也开始进一步拓展其记忆、感知等多方面功能,不仅具有视觉、听觉双重刺激,而且呈现给大家更丰富、多层次的艺术审美。

3 大数据时代中文字体设计的未来趋势展望

对于文字而言,其本质在于记录情感,传情达意,也可将其视为一种表意符号。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展趋势下,设计者开始广泛、深入地寻求相同的文化立场下的语意传达。中文作为我国典型的文化符号,也在试图寻求新的国际语境。对设计师而言,中文字体设计问题仍有待研究、探索。在新环境下,数据时刻改变着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中文字体设计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未来,中文字体设计将进一步推陈出新,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深入。对于中文字体设计而言,迫切要求创新与变化。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似乎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这不仅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中文字体设计的青睐,也体现在当前我国设计领域对国外优秀设计思路、方法的借鉴,如此种种都极大地促进了中文字体设计的持续发展。中文字体设计进一步拓展了中文在全球领域的影响力,催生了各种有别于以往的新型表现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虽然,国外很多设计师对于中文字体的尝试为我国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意义,但就中文自身而言,无论在表现方法上,还是表现形式方面,仍需要融入我国中文独特的构成与表达方法,不管对于技术难度,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仍待我国设计师进一步深入探索。

自我国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到如今,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漫长发展、探索、创新,也受到了传统文化观念的熏陶和影响。纵观我国传统中文字体与现代中文字体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中文字体设计的研究的广度、深度。在全球这个大数据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如何维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坚持走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的道路,成为设计人员不得不深刻思考的问题。纵观全球设计领域,各大国家的设计师们都将设计重点放在本国本民族字体研究方面,不断加以探索,赋予深刻的创意,为观者带来无限创意与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打造多变、丰富的视觉效果。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文汉字,更应当充分发挥其先天结字造型的优势,实现形、音、义的三位一体化设计。当然,我国现代优秀设计师对中文字体的设计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这也为广大设计人员带来了无尽的动力。对于设计师而言,应更多地思考全球文化大融合这一形势,对如何实现中文字体设计中东西文化的碰撞、融会,加强沟通、交流,吸纳不同类型的观念、形式、手段,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和模式,立足于当代大数据化的舞台,对中文字体设计创作途径加以拓展,除了满足字体的使用功能以外,善于创造新的生命力,打造出极具民族感、时代感的现代化中文字体设计作品。

4 结语

一个新时代到来带来的往往不仅是机遇,还带来诸多挑战。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设计师不仅需要快速学习和进步,以更好地把握潜在机遇。同时,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设计动态,促进自身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对于设计自身而言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二十世纪中文字形结构研究[J].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12(05):241-244.

[2] 陈玲江,杨雄勇.产品设计差异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04):124-126.

[3] 叶峰泉.中文字体设计“宽度表”基础研究的现状和意义[J].美术大观,2015(8):122.

上一篇:民族舞蹈的启蒙教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