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教育实践活动 全面建设同步小康

时间:2022-09-13 12:10:04

抓好教育实践活动 全面建设同步小康

对于小康工作部门来说,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对小康工作部门服务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何把同步小康创建在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是黔西南州各县(市)党委、政府和各级小康工作部门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教育实践活动对全面小康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怀期待。对于小康工作部门来说,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对小康工作部门服务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对服务同步小康创建的意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升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小康办作为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服务同步小康,践行群众路线的部门,必须更加坚定信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不断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水平。

对服务同步小康创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的根本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期望值也会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做好同步小康创建服务工作的敏锐性,真正解决人民群众迫切所需的水、电、路、民居改造、通讯等问题。

对服务同步小康创建的效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群众满意不满意”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群众能否得实惠、老百姓认不认可作为工作是否到位的检验标准。这就要求同步小康创建服务工作必须深入民心,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民居改造、通讯不畅、增加收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创建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

转变作风是提升同步小康创建服务群众能力的关键

夯实执政基础,不辱服务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实现经济强国梦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民生幸福梦的期盼。州、县(市)各级小康工作部门作为同步小康创建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必须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牢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使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真正把农民当亲人,带着爱心和真挚情感为同步小康创建做好服务。

发扬认真精神,坚持讲求实效。同步小康创建不能把发达地区的做法照搬照抄到贫困地区农村小康创建领域,而必须发扬认真精神,坚持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上,做到民生保障务求扎实、产业发展务求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务求有魂。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谋划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胆开展创新,坚持运用新思路、新机制,破解同步小康示范创建、产业助农增收的难题。

深入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步小康创建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艰巨性,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搞不好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的。为此,必须在各级小康工作部门进一步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在同步小康推进过程中,要把学习“课堂”搬到农户家,把工作地点搬到田间地头,把提意见的时间留给群众,能出力出力、能出钱出钱、能支持项目的支持项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释放改革红利,最大限度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敞开大门听意见,勤俭节约抓示范。同步小康示范创建着力点在农村,重点在产业,核心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贫困户、特困户是弱势群体,对农村贫困户、特困户的帮扶仍然是同步小康创建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必须敞开大门听意见,勤俭节约抓示范。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村情、民情、实情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不能一个模子、一条路子,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同步小康示范创建的刀刃上。

群众得实惠是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

全州各级小康工作部门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成果,核心就是要在同步小康示范创建上见实效,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更加注重增强竞争优势,实施“三化”同步建设实力小康。目前,贵州省同步小康进程大体落后全国8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发展,走出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才能缩小与西部和全国的差距。而要实现同步小康,必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就黔西南州而言,必须运作好“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这个平台,通过招人引智、招智引商、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继续打造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支柱工业集群和烟酒糖茶、民族制药、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体系,增强竞争优势,建设实力小康。

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经济质量建设惠民小康。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让黔西南更加开放。一是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设立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加快口岸建设,启动建设顶效陆路口岸、蔗香水路口岸和兴义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建立“三外”基金,组建进出口信用担保公司,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地。二是建设开放型平台。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黔江―贵阳―兴义―河口、兴义―永州快速铁路和兴义―文山―河口高速公路;加强与东南亚、北部湾以及周边地区的战略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三是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旅游体制机制,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发展旅游企业集团,建立旅游企业上市协调机制,推进景区资产证卷化试点,发展智慧旅游等。

更加注重创建分类指导,改善居住环境建设能量小康。同步小康创建重点要解决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水、电、路基础设施问题。在建设中要注重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实事、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对居住环境差,有一定经济收入和经营头脑的农户,通过在城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安置;对居住环境恶劣、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农户,搬迁到工业园区附近进行安置;不需搬迁的农户,要对集中连片的自然村庄进行改造,确保实现“水、电、路”三通,“五改”项目得到落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充实、富裕的小康生活,凝聚建设小康社会正能量。

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建设人本小康。一是强功能造人气,突出幸福城市理念。依托城区增绿、路边补绿等绿化体系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展现出宜居的魅力;通过廉租房配建、建筑节能改造、楼房平改坡等民生工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小康社会建设的幸福度。二是完善功能设施,营造优美生态环境。集中力量推进骨干道路续建工程,优先发展公交事业,改善市区交通管理,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商贸集中区建设,抓好城乡水环境整治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大力推进新一轮城镇建设,推进全国生态城市创建工作。三是抓整治强管理,助推城市提档升级。在农村,投入资金为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消防车,提升乡镇保洁水平;在城区,将环境建设制度化推向前台,采用人机结合、分区分片由城区中心区向城市推进的作业方式,实现“城市全天候”清洁,制定出台一批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保障机制,形成一套较全面的制度体系和约束机制。(作者系黔西南州委政研室、黔西南州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为绿水青山筑起“防护网” 下一篇:身边人说身边事 身边事感化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