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3 11:04:11

健康宣教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宣教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通过向患者宣教,使患者能够坦然面对疾病,解除不良心理影响,增加对血液透析的认识和坚持并规范的进行血液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方法:采用计划性和随机性结合的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宣教调查。结果:健康宣教后患者提高对血液透析知识了解,积极并主动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士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健康宣教;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81-0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肾脏替代疗法。目前世界约50-80万患者依赖其维持生命。针对绝大多数患者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健康宣教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能够对病人生理和心理都起到辅助的作用,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透析质量。近年,我们选了30例需长期透析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宣教,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对象共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18人,高中14人,大专3人。

1.2 宣教方法:通过掌握每个病人的病历资料,结合每个病人身体、心理状况、社会、家庭背景,制定健康宣教的详细计划。采用单人跟踪,制定健康教育随访表,采用现场指导、电话随访和发放资料的方法,将计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内容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血液透析、如何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期间注意的事项、内瘘的重要性和自我护理、透析病人的饮食和透析后病情的观察。

2 结果

健康宣教后35例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了解有了明显提高,积极规律进行透析,配合护理和治疗。

3 健康宣教

3.1 血液透析前宣教

3.1.1 环境:介绍血液透析室的环境和有关制度,进入透析室前要换鞋子、每次透析前和透析后称体重的重要性。

3.1.2 心理:血透前护士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很多患者会出现对透析的紧张和恐惧,害怕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痛苦,担心穿刺的痛疼,透析时产生的不适及出现并发症。担心医疗费用昂贵,担心给家庭带来的过重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主动和患者接触,鼓励其配合治疗,在精神、经济上给予更多可能的关心和帮助。

3.2 血液透析中宣教

3.2.1 心理:这个时期的患者已经在心理上认可了透析治疗,因此我们在宣教上讲解透析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如恶心、头痛、心悸胸闷、发热、失衡、肌肉痉挛、低血压等。

3.2.2 嘱患者卧床休息:内瘘患者肢体放平,避免活动,防止枕头脱落,局部有疼痛、肿胀出血等要马上报告医护人员。置管患者避免患侧受压,防止管道受压,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

3.2.3 饮食:血透开始后3小时,适当进食食物,防止低血糖,低血压。

3.3 血液透析后的宣教

3.3.1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穿刺部位在透析完毕压迫止血时应松紧适宜,不要用力或弯曲,不要穿紧袖口的衣服。经常检查内瘘吻合口是否有震颤,每天至少四次,如发现瘘管震颤消失或疼痛,及时来院诊治。透析当日内瘘手臂不要碰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透析24小时后热敷,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再涂一些保护性油脂或喜疗妥软膏,使皮肤血管柔软。注意瘘管的保暖。控制体重,避免因脱水过多造成血压下降甚至导致瘘管内血栓形成。

3.3.2 置管者自我家庭护理:向患者讲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保持局部干燥,如果淋浴时,要将留置导管皮肤出口处用敷料密封,淋浴后要立即换药。置管侧上肢应避免提重物及进行剧烈活动,不要拉动双腔导管,妥善固定好,防止拔出。如果导管周围皮肤或隧道表面皮肤红、肿、热,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出现寒战发热现象应及时就诊,抗感染处理。

3.3.3 药物指导: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3.3.4 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医院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饮食将影响治疗的效果。保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但要控制液体的入量,控制水分的摄取。

3.3.4.1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血液透析可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造成负氮平衡。因此,血液透析病人应比保守疗法病人摄取更多的蛋白质。蛋白摄入量以1.2 kg/d较合适。注意蛋白质的优质化,80%应给予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蛋清、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这样的优质蛋白比植物蛋白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产生代谢废物(如尿素)少。

3.3.4.2 维持水平衡, 限制食盐摄入: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少尿或无尿,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饮食中尽量少吃水分多的食物。维持水平衡是预防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环节。透析间期进水过多引起水潴留,严重者可因循环负荷过重而死亡。透析中超滤过多会引起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和肌肉痉挛。原则上每日进水量=尿量+透析超滤水量/透析间隔天数+500 mL。判断水分限制的最好指标是体重的变动,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1.5 kg以内为宜。食盐量通常为3 g/d~5 g/d。

3.3.4.3 限制钾、磷的摄入:血钾过高会引起心律不齐、心脏麻痹,避免使用高钾蔬菜,如菠菜、芥菜、苦瓜等;避免食用高钾水果,如香蕉、葡萄、橙子、杨桃。需特别注意高汤、浓汤、生菜等含钾高,亦应少食。定时监测血钾浓度,并根据尿量随时调整钾的摄入量,以避免血钾过高或过低。

肾性骨营养不良又称肾性骨病,是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而引起的骨病。高磷血症是引起肾性骨病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在饮食中限制磷的摄取就极为重要。低磷饮食是透析病人避免高磷血症的第一步措施。磷主要存在于奶制品、蛋黄、动物内脏、虾仁、花生、坚果类、豆制品等食物中,注意适当控制;菜汤中含有溶解的磷,应少喝为佳。

4 结论

健康宣教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用药指导、动静脉内瘘保护等方面),帮助病人增加对疾病的认识,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积极地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健康宣教能明显缓解因知识缺乏引起的恐惧、焦虑等心理,提高临床疗效,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金芳,刘玉莹,杨春梅.外科患者健康教肓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24(5):270

[2] 岑琼,王永芬,21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6-188

上一篇:3L粘贴伤口敷料与3L贴膜用于PICC患者皮肤过敏... 下一篇:彩超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