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时间:2022-09-13 10:41:20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及其发展。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物理课程改革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新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尽早纠正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轻实验、轻操作的不良倾向;尽早纠正那些认为学习物理就是解题,实验教学中采取以讲代做,"黑板上做实验"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不仅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实验,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开创物理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一、 重视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反复通过习题训练理解掌握规律,但这样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应当看到,虽然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

"探究"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是:课堂上,学生们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各种猜想和假设,学生发表多种可能合理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很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例如,在进行"电容器与电容"的演示实验时,先引导学生猜测一下决定电容大小的可能因素,然后再利用实验对学生作出的各种猜测进行检验。学生在作出猜想之前,头脑中会形成若干种不同现象或结果,使思维得到发散。若仅由教师从头至尾讲授并演示,学生虽也能获得有关的结论,但当他们独立面对新问题时会发现并没有学到什么;他们也许能理解教师的讲解及实验,但他们极少能理解教师怎么会想到这样安排实验的;他们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体验到科学探究活动的艰辛和乐趣。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训练的长期效应是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一篇:高中学生记忆问题的疏导 下一篇:探究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