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桥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9-13 10:27:18

宿州市桥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 介绍了宿州市桥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该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机化;做法;问题;建议;安徽宿州;桥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87-01

近年来,宿州市桥区以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美好乡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5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18.58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 868台,联合收割机6 247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111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6.5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180个,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7%。

1 主要做法

1.1 政策扶持,提升装备

农机部门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宣传、规范操作、严格监管、及时结算,保证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序开展。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一大批先进适用、节能高效、大马力多功能复合型农业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精少量播种等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也增强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从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1-3]。

1.2 机艺融合,变革制度

农业新技术与农机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改变就是种植制度的变革。农机和农业技术部门共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并以基地为载体实施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种植,农技部门负责农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技术指导,农机部门按照农艺要求选配机具、保证作业质量。通过组织镇(乡)村干部、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现场技术观摩,让其亲身感受标准化种植的好处,从而自觉自愿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施标准化种植。近期,桥区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种植水平大幅提升,其中,大豆种植行距由传统的20 cm改变为35 cm;玉米基本实现60 cm行距的标准化种植;小麦精量宽幅种肥同播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新的耕作制度的变革为桥区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4-7]。

1.3 服务创新,规模经营

全区农机部门通过政策倾斜、分类指导、服务促进、示范带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村能人等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订单作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快速发展。

1.4 示范推广,机械还田

全区秸秆还田19万hm2,通过秸秆还田改良了土壤性状、提高了其蓄水保墒能力。一是落实技术措施。结合桥区机具种类、作物品种、茬口布局等特点,组织了全方位技术培训,组织现场演示会,演示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路线,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到位率和作业质量。二是落实作业机具。根据种植面积和还田机械拥有量,认真做好作业能力测算,及时配备和调度机械,确保满足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需要。

1.5 巩固成果,安全生产

继续巩固深化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构建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区农机局与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和局属单位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开展农机普法宣传;抓好年检审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整治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动协调工商、质监等部门对辖区内的农机配件经营、维修网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1.6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以农机信息化推动农机化工作。一是在宣传思路上,跳出就农机论农机的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宣传方式上,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营造农机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现代农机的使用与从业人员素能不高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发展建议

3.1 创新推广服务

大力推行“专家―农机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田间学校等服务模式,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在主要农时期间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同时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并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从而提高农机推广的综合服务效率。

3.2 加强技能培训

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根据农户的具体需求组织现场培训。对于关键技术与新型农机的操作要点应通过发放“明白纸”的形式进行普及,使农业科技成果及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着力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3.3 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农机新技术、农机置补贴、农机化项目等向示范区适度倾斜;二是鼓励农民和农机户对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机合作经营组织参与示范区的建设;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推动全社会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持续稳定增长。

3.4 加强机艺融合

农机推广部门应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适时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与种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探索适应本区主要作物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

4 参考文献

[1] 赵刚.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4(36):285.

[2] 郭东,吴海平.农机化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与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7):79-80.

[3] 赵志华.农机化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11-12.

[4] 万发.农机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11):46-50.

[5] 宋来庆,李韶林.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1):7.

[6] 王莹,王骥良.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J].吉林农业,2012(2):129.

[7] 周世明.农机化发展要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倾斜[J].农业机械,2008(24):19.

上一篇:导演视角下的戏剧推广与营销 下一篇:景颇族舞蹈文化的形成与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