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地区香樟大袋蛾防治对策

时间:2022-09-13 09:34:45

摘要:介绍了香樟大袋蛾发生的规律,针对鄂州地区香樟分布的特点,对香樟大袋蛾的防治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香樟;大袋蛾;鄂州

中图分类号:S79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3101

1鄂州地区香樟大袋蛾的发生规律

鄂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四季分明,梅雨季过后气温上升较快,降雨充沛,比较有利于大袋蛾发生。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e ellen)在香樟树上发生较普遍,又称为蓑蛾、避债蛾、袋袋虫、背包虫等,不仅危害樟树,对其他树木如法桐、柳树、榆树、槐树、银杏、油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在香樟上,表现特别明显,危害严重时,仅3~4d,就可将整株树叶、嫩皮吃光,像火烧过似的,发红发黄。幼虫有两代,一般在8月中旬或九月中旬开始孵化,蛹呈栆红色,小的幼虫呈黄色,雄虫小,雌虫大,幼虫期210~240d,取食植物的叶片,这段时间也是主要的危害期,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第2年4月底至5月初陆续化蛹,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5月底是羽化盛期,同时大量产卵,8月开始孵化,以后幼虫一直取食为害,直至越冬。

2鄂州地区香樟大袋蛾的防治对策

香樟大袋蛾防治属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部分,应该纳入病虫害防治体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前期要积极防治幼虫,采取综合手段,后期及时采摘虫巢减少来年的虫口数量。主要有以下防治方法。

(1)山林、苗圃等采取天敌防治的策略,山林、苗圃区域内生态链较为完整主要是采取保护天敌或者引进天敌的手段,保护天敌成本低,易于生态发展,引进天敌要特别注意生态群落的变化。大袋蛾的常见天敌有:瓢虫、蚂蚁、蜘蛛、灰喜鹊、家蚕追寄蝇、姬蜂、小蜂和病毒等,其中家蚕追寄蝇对大袋蛾雌幼虫寄生率很高,一般防治效果可达70%;越冬期间,灰喜鹊也可以大量啄食幼虫,也可采用1000倍苏云金杆菌喷洒灭杀。

(2)杜绝传染源。特别要注意苗木的病虫害检疫,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明显“虫袋”的苗木坚决不能种植。

(3)还可以采用人工摘袋的方法,减少虫口基数,初龄幼虫密集树冠枝梢上为害时,可适当剪除枝条。

(4)药物防治。对城区绿化街道绿地中大袋蛾可采用药物防治,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1000倍液进行喷杀,也可以采用性外激素的提取物进行诱杀。

3香樟大袋蛾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1)药物防治时,注意喷湿虫袋,否则防治的效果将会打折扣,在喷药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养护地段采取不同的打药策略,选择合适的打药机械。

(2)越冬休眠期实施防治时候,可以结合冬季绿地养护管理来进行,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扫落叶、树木修剪、浇水、防寒最好和清除越冬的虫袋同时进行。

(3)采用引进天敌进行防治的时候,要注意先小部分引进观察效果,切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4)建立苗木的检疫制度虽然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但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要注意加大实践性和操作性。

4结语

樟树大袋蛾为鄂州地区常发病虫害,危害较为普遍。其防治应依据发病区域特性合理选择对策,尽可能使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手段,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病虫害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佚名.昆虫学(上册)[M].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2]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3]武三安,杨俊芸. 限制沟金针虫向北分布的因子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5(1):45~48.

上一篇:遂昌县白马山林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问题与措施 下一篇:基于MODIS/NDVI的云南省近十年植被动态监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