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亟待突破超大矿

时间:2022-09-13 08:18:27

采矿业亟待突破超大矿

中国不仅要摸清超大矿的成矿规律,更要达到能够开采超大矿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来说,找大矿、超大矿的意义十分重大,在世界采矿业内无不如此。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世界地质大会上,大矿和超大矿每次都会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其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意义。然而瓶颈是,大矿和超大矿的发现几率非常小,中国目前的现状还是开采小矿为主。

如何能找到超大矿?首先是要研究大和超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每个成矿都是源、运、储。源就是得有物源,要勘探它的物源。运是转运,有了源以后,还得有转运,转运有一个流体,把这个物源的东西携带出来。这个流体发生了变化,带着金属卸载,把它卸下来还需要有一个储,就是一些构造场地来控制它。因而不管是研究超大型矿床、大矿还是小矿,都要探到源、运、储。源在哪里,用什么来运载它,在什么空旷条件下把它卸载下来成矿。这是成矿的三部曲。除了源、运、储,还需要最后一步,就是得改变它。这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改变它让它再附基,另一个是改变它让它风化掉。

在矿床学界,研究物质的源基本上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内生来的源,也就是深部构造岩浆的源,在形成地球演化过程中由地核到地幔到地壳,是慢慢演化。物质由地幔演化成地壳,地壳有一些沉积岩石,有些物质在沉积岩里面附基,有些物质又让沉积物质变成热的岩浆,这个岩浆含有矿,再分异,这是内生的源。此外,还有外生源。

转运也分两种,一种是岩浆热液,有一个流体,将物源汲取到流体里把它运载,将其转移。另外一种就是外生的,也叫外源,有了物源,经过雨水、海水的冲击,携带着这些源将其运走,这个叫做运。地质形成一个构造背景,除了有构造,还有岩性和种种的其他的东西,物质源来了以后,跟这个物质构造控制它,或者跟围岩发生交待,然后卸载它。

形成的时间有长有短,有些长达几千万年。据我们统计,内生和构造岩浆,一般都达到10个甚至20个百万年。沉积的也一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当有一个事件激发它,它在短时间一下子超巨量的堆积就形成大矿。

世界上五大洲,20多个国家,我们选出来1280多个大矿,做了线性趋势分析。就是将25个矿种,每一个矿种都做了排序,由小到大。比如金矿,我们拿出世界上的300多个金矿,由小到大,做了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做线性趋势分析,用线性趋势分析来研究它的变化规律。我们发现了大矿和超大矿的界限,又发现了异常超大型矿床。这个异常超大型矿床比大矿甚至能大上百倍。一般控矿因素的函数量变了,控矿因素也得跟着变,可是变一百倍,异常超大变成一百倍就不是普通的变化,源、运、储,这些因素就不是一般地变化,我称之为异常。

这跟天气的异常有些相似,1933年、1945年、1978年、1998年长江发大水,气象界叫做异常天气。再比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什么叫厄尔尼诺,海水发生了变化,随即异常,气象界叫做由异常事件激发异常天气。古代这么大的变化,是不是也是由异常事件造成的呢?我按照时代,从太古代,晚太古到原古代,做了大量的统计。比如超大型铁矿,世界叫做BFF型,就是铁建造,这是我们世界铁矿重要的资源,大家都熟悉。中国的铁矿也不小,但外国的铁矿比我们的还大,现在铁矿资源短缺,我们进口大量铁矿,比如从澳大利亚、印度和委内瑞拉。俄罗斯也有一个超大铁矿,叫做库尔斯特铁矿,这个铁矿的储量可以达到上千亿吨。这么大的矿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源、运、储如何形成?对此,我们做了统计。都是氧化铁,成铁矿这么大,我管它叫过氧事件,氧大气变态。就是氧巨量出现,在这个时代出现大量的氧。

另外还有SEDE矿床,朝鲜的SEDE矿床可以达到7千万吨,加拿大的沙利文铅锌矿也是大型矿,这些矿都是流矿矿床,又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我们做了统计,是缺氧的缘故。

缺氧还成就了另一个特别大的矿床,叫斑岩铜矿。铜矿产在斑岩里面。斑岩铜矿并不是成因类型是工业类型,这个矿是低品位、大储量,容易开采。它产在斑岩里面,我们叫做斑岩铜矿。这个铜矿在南美洲,的智利一带分布。

如有一个铜矿,连着有四五个铜矿,每一个铜矿储量都很大。比如其中有一个铜矿可以达到7千万吨,而全国的铜矿加起来也抵不上这一个。这些铜矿也是源、运、储,但为什么这么大呢?还有一种事件地质,被称作构造圈侵蚀。地壳跟地幔中间的过渡带叫做构造圈,岩石圈跟软流圈中间的过渡带也叫做构造圈。岩石圈很薄,相当于放在床上的被单,只要地球一动,岩石圈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发生得并不同步,这是因为下面质量大,上面质量小,只要一动,构造就发生了运动,这个运动是不协调的,容易发生变化,因而就有一个深部的地幔热侵式。所以就会发生过氧事件、缺氧事件,还有构造圈侵蚀。发生了这些异常,才能形成相对大的,或者是超大的矿床。

得到以上这些规律以后,我们就需要运用很多手段来找到这些大矿,比如利用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钻探、勘探。当然,这些手段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既然掌握了这种异常事件激发正常成矿来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规律,那么,在地质上应该如何来做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需要在矿区做矿床、矿化点等的巨类路径分析,用矿床、矿床点进行巨类,再用不同量的巨类,不同分布密度的巨类,巨类出来矿汇区,巨类出来更小的地方。这时,也许会出来一个矿汇,也许出来好几个。然后选出代表矿床,跟它的成矿实现的相关关系来比较,如果发现短时限,大风度的地点,那么这个地点就有可能发生大矿。因为我已经做了已知统计,取得了信息。在未知地区也做相对储量风度和比较。在这个基础上再用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手段来综合地判断,通常就能够十拿九稳。但是它也许不完全弥合,或者人为的因素漏掉了一些东西,或者它出现的那些是假的,都可供进一步探讨。在用钻探来打的时候,也许一钻就真正打上去了,如果没打上,你需要取得更多的信息,再挪一个位子也许能打上。

找出矿来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还要做普查勘探,首先要系统地对这个地质做动工程,不是一两个钻,而需要钻探网度。因为有风险勘查,需要分阶段、合理地、有程序地做。我提出了一个模拟方法,叫做“双控论”和“合理域”。双控论是指,第一要做地质的研究控制,第二控是技术经济条件的控。这个控,地质的叫纵坐标,技术经济的叫做横坐标,都有不同程度的,还要有一个比例,如果纵坐标指的是A,技术经济的是B。经济技术也很重要,如果找到了矿,但是技术经济条件不行,依然不能开采。比如若在喜马拉雅山找到一个金矿,即使这个金矿很大,也由于不具备开采条件而无法开采。另外一点是“合理域”。因为地质是推断,也得有一个允许误差,达到合理的误差就行了。

上一篇:统一何以解渴 下一篇:文化创意涌动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