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时间:2022-09-13 06:54:59

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79-02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而现代系统论则对这一古代朴素的整体观给予充分肯定,将之立为基本原则。这一观点在于强调整体的功能性,对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以下我将引用此观点来阐述新的教材编排体系――"主题单元"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从整体来看,以往的语文教材偏向以知识为序列,将知识传授等同于能力培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

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新的教材编排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范式,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或情境,以"主题单元"作为教材的呈现方式。

1."主题单元"的定义

主题单元,就是以生活或文化的某一内容为依据设计的单元。在编排过程中,先规划出某一学段的总体框架,确定相应的生活或文化内容范围,然后进行分类,再根据具体的类别来选择合适的文章及与其相对应的综合活动内容。举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分别再细分出了"秋天"、"风和水"(人与自然系列)、"祖国"、"书的世界"、"合作"(人与社会系列)、"自立"、"好奇"、"诚实"、"努力"、"考验"(人与自我)等十五个主题单元。

2."主题单元"的特点

2.1 多角度。每个主题的选择和确定是多角度的,不是按照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编排。

2.2 结构灵活。每个主题单元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不做统一、固定的安排。

2.3 一体化。每个主题单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顺序,形成一个循序渐进、有机组合的整体。

2.4 开放性。每个主题单元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调整、选择和补充。

2.5 综合性。教师和学生围绕主题或情境开展各种活动,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活动之外,还要进行观察、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查阅资料等。

3."主题单元"的构成

每一个主题单元都包括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主体课文紧紧围绕单元主题,以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体裁为学习语文提供了情境。而"语文天地"则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字词的学习,古诗文、名言警句的诵读,拓展阅读篇目,调查、搜集资料,举办展览,讨论交流等内容。每一项活动都围绕主题或情境展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培养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态度、情感、策略、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

4."主题单元教学"

教材以"主题单元"呈现,就必定要实施以"主题单元教学"。所谓的"主题单元教学",即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主题单元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备课既要备教学的硬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如识字;也要各软任务,如某种文化意识、道德思想的熏陶,想象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等。也就是课标所强调的三个维度的统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时段内就某一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逐渐地提升语文素养。

5."主题单元备课"

5.1 备好整体。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整体的意识,必定要先浏览过单元的篇目,确定教学的重点,再设计教学的整体方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秋天",共有《秋天到》、《火红的枫叶》两篇主题课文。除主体课文外,"语文天地"还编有古诗《山行》、自读诗歌《露珠》、口语交际:请求爸爸妈妈带你去观察秋天以及其他相关的字词、句型训练。通过研读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可作出这样的单元整体设计方案:

(1)学习《秋天到》。结合季节特点来学习本文,可让学生对秋天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激发学生观察秋天、认识秋天的兴趣。

(2)通过读、背古诗《山行》,引发学生关注他们最容易发现、变化最明显的枫叶。这样一来,教学《火红的枫叶》时,学生对课文中"我"的行为就较容易理解了。

(3)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露珠》,观察秋天,将学习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这样的设计方案既突出教学的重点,又充分利用了课文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互相支持,环环相扣,最终从课堂过渡到了生活,从学习走向了运用。当这个单元全部教学完之后,教师再把这个单元重新规整起来,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秋天"的丰富多彩。

5.2 备好练习。细读主题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后,一定要备"语文天地"的各部分练习。如"秋天"这一单元,"语文天地"中的第四题"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例句"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出自课文《火红的枫叶》,这一点我们必须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就落实在某个环节里,而不是等课文都学习完了再回过头来做这个句型练习。这样的练习即是课文知识的巩固,又是延伸。学生熟悉了课文,正好又在具体的语境中,趁热打铁,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5.3 备好课外。除了课文和练习,教师还需要备好与之相关的课外链接。语文终究要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外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在口语交际题中:如果你想让爸爸妈妈带你去观察秋天的景物,该怎样向他们表达你的愿望?这一环节可设计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再加上对秋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一定迫切能更近一步走进秋天。那么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呢?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将这个实践机会放还给学生,让学生实际地与父母进行交流,并进行观察的实践活动,最后再把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整合。

纵观主题单元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在教学上进行尝试。学生的知识系统和素质养成应该在有序、渐进、整合的体系中得到提高。

上一篇: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反思 下一篇: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