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做健康体重标兵

时间:2022-09-13 05:47:28

一起来做健康体重标兵

肉嘟嘟的宝宝人见人爱,但是肉太多了真对身体有好处吗?尽管多数肥胖者有体质上的遗传,但专家经过多年对孕妈妈的研究也证实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瘦妈妈也一样可以生出体重肥胖的宝宝!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饮食不协调,会使宝宝在最初的发育阶段就基因变异,变成容易长胖的“堆肥”体质呢!那么,如何区分婴儿肥和过度肥胖?如何预防,并且如何改善肥胖现状?妈妈们也动起来,陪宝宝一起做健康体重小标兵吧!

如何区分可爱的“婴儿肥”与过度肥胖?

“肥胖”通常指代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包括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或二者兼有。2009年起,国内儿童肥胖率已经超过了8.1%,处于极度的不良发展趋势中。

儿童肥胖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或同身长健康儿平均体重的二个标准差(M±2SD),或超过平均体重的20%,即为肥胖。

肥胖对儿童的主要影响即是健康。据多年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肥胖儿童在活动中提前动用心力贮备,有可能导致心功能不足、通气功能下降、有氧能力降低。学龄期儿童可能产生血压偏高、血脂升高,且血浆免疫球蛋白虽增加,但免疫机能降低。重度肥胖儿甚至容易患皮肤感染,并且血清铜、锌水平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

肥胖除了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外,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肥胖儿的精神损伤短期内虽不易察觉,但实际上比生理损害要严重得多。

肥胖儿个性、性格、气质和能力的发展均会有不同程度压抑,肥胖发生越早,对其体型的压抑越大,最后会使其丧失自信心、变得孤僻、易发生激烈的心理冲突,甚至自杀或绝食。此类患儿中41.1%还会出现智商减低。

先来测算下自家宝宝的肥胖等级吧!

肥胖度= 实际体重-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100%

肥胖度20~29%者为轻度,30~50%者为中度,>50%者为重度。

以下为参考信息表: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宝宝过度肥胖?

1饮食严重过量

宝宝如果过多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就会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最终导致肥胖。比如尚在哺乳期的宝宝,如果啼哭,为了制止哭声的强制喂奶,会给Ta带来不好的心理及生理习惯——每当遇到挫折,就想找东西吃。而妊娠后期的过度营养,也会成为肥胖的诱因,会让尚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的宝宝衍生成容易肥胖的基因。

经常性的外出饮食和零食过多,也会引发肥胖。洋快餐大多是热量高、口味重的食物。而零食中糖和油的使用程度,同样是让人吃惊。

“夜宵”虽说是最容易令人满足的东西,但吃完东西后,体内会分泌胰岛素,如果一次食量过多,胰岛素分泌量也会因此过多,吃下的食物就会变为脂肪被贮存下来。白天它们可能会作为能量消耗出去,可是在夜晚很大部分就变作可怕的脂肪。

2严重缺乏活动

通常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宝宝会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继续激增,反复恶性循环。不少宝宝讨厌运动,常常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宝宝热衷于电子产品,而家长又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是他们从根本上便不爱运动的原因之一。还有一部分家长过于在乎宝宝的成绩、和是否学习了足够的科目,强迫让他们花大量时间在强制学习兴趣班上,以至于耽误了最好的运动时间——玩耍。

运动量不足的人,由于基础代谢少,所以即使吃一点点也会容易长胖。

随着国内大城市都市化的推进,使得游戏场所越来越少。尽管有许多专门为宝宝们开办的游泳、棒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俱乐部,但这些俱乐部大多以特殊项目的技术训练为目的,自由自在的游戏场所实在少可怜。而户外游戏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宝宝们有吸引力了。原本在户外游戏中充满了新的发现以及创造性、冒险性,如今,即使在公园中宝宝孩子们也常会被提醒“小心、危险!”、“别打扰别人”,使得他们对游戏本身的兴趣大减。

现在即使是“孩子”,生活节奏也十分紧张繁忙——去辅导班之前先猛吃一顿零食,使得晚饭没有食欲,而到了晚上又要加餐等等……最终都会导致饮食生活中出现恶性循环。近10年来,参加各种补习班的儿童急剧增加,其中4岁的儿童占参加补习班人数的近60%,5岁儿童占70%,有些儿童参加补习班学的内容多到超过中学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肥胖。

3心理及生理病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

而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也会引发肥胖。

4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将会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可能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但肥胖并不单单由遗传来决定,相同的生活方式——不停地吃东西、过量饮食在一家人中是很平常的事。

宝宝超重,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尤其是老一辈人经常会认为小孩胖些没什么,甚至由于早年间的社会发展,胖就几乎等于健康,是有“福”、富足的象征。可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会成为形成成人期肥胖病——甚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的危害。

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已有40%的肥胖儿并发了脂代谢异常,这些又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的诱因。还有将近一半的肥胖儿已经在幼儿时期出现了脂肪肝。

而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很容易受损,通常易产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幸福和满足感差。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如果在班里被小伙伴们戏称为“死胖子”,必定会为Ta的童年留下不小的阴影吧?并且,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的程度,会随着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

肥胖婴儿学会走路的时间会比正常婴儿晚,而且因为关节部位负重过多,容易磨损而导致关节疼痛。还容易发育成扁平足、膝内翻或外翻以及髋关节内翻等畸形,加上肥胖导致行动笨拙,更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肥胖幼儿易出现高血压、脂质异常症及糖代谢异常,严重可以表现为Ⅱ型糖尿病,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使得成年后心脑血管病发病提前。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流行的观点是青少年糖尿病都是Ⅰ型糖尿病。然而目前儿童中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指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据美国辛辛那提儿童的医院统计,该医院从1982年到1995年,儿童Ⅱ型糖尿病的人数增长了10倍。并且可以确定儿童糖尿病的类型与肥胖明显有关。

幼儿肥胖还有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更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熟睡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从而造成缺氧,白天就会总是嗜睡,精神萎靡不振。

比起普通儿童,肥胖儿更加容易在成年期发生肥胖。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的小胖墩有80%成年后仍然是大胖子。而这些自幼肥胖者比起成年后才发胖的人来说,患并发症及死亡的机会都会明显增高。

肥胖早预防,宝宝“轻”松长

不要等宝宝真的胖了才去解决问题~~肥胖是可以早期预防的,尤其是几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妈妈的孕期、3个月的胎儿期和1岁左右的幼儿期。

孕期不偷懒,基因不变胖

在可能导致孩子肥胖的影响因素中,母亲怀孕期间饮食结构的影响所占的比例可达25%,并且这种效果与孩子出生时体重多少,以及母亲本人的胖瘦毫无关系。

在怀孕1~3个月的初期,大部分孕妈妈体重会有小范围的增加。由于半数的孕妈妈可能会有“害喜”的表现,严重者甚至完全不能进食,需要到医院治疗,一些孕妈妈会出现体重降低的现象。此时,应注意调整饮食,每天宜少食多餐,比如至少进食4~5次,每次6分饱。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扫地、收拾桌面等的简单家务以及散步等运动。

怀孕4~7个月时,“害喜”症状通常会逐渐消失,孕妈妈要注意避免胃口大开后饮食过量。三餐仍应定时、定量,尽量控制避免晚上9点以后大量进食。每天早起及睡前最好在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自己的体重。坚持散步、游泳、或做孕妇保健体操等运动,也可以帮助孕妈妈的身体消耗多余的热能,避免肥胖。

到了怀孕8~10个月的孕晚期,孕前体重标准的孕妈妈,体重的正常增加值为5千克;孕前体重偏低的孕妈妈为6.5千克,而孕前体重偏高的孕妈妈则最好控制在3千克。如超过这一标准值过多,就说明宝宝会出现超重的可能。平时在记录时,应避免每周体重增加超过500克。并且还要尽量避免因产前心情浮躁而开始吃多吃少的不规律饮食习惯。

临产前孕妈妈们要保证热量摄入,如吃些巧克力,水果、面包等,因为自然分娩是一种强体力劳动,但切勿为了储存体力而勿暴饮暴食。

尽管孕妈妈的身体会越来越笨重,但仍应坚持锻炼,保持体力充沛,应以慢走等轻体力活动为主。

告别不正确的奶粉喂养

婴儿时期如果不是纯母乳喂养,那么送进宝宝嘴里的一切东西可都要小心了。不正确的奶粉喂养是当下导致婴儿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我们所知的,从营养学的概念来讲,奶粉必然不如母乳,而母乳也应是妈妈们喂养的第一选择。如果只能选择奶粉喂养,喂食量与奶粉的选择,将会决定宝宝日后的体质。

周岁以内的宝宝如果饮食以奶粉为主,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婴幼儿的奶粉内营养物质的添加,不要被这些所谓的高添加所迷惑,多未必证明好,适量即可。为此,对策就是要定时定量饮水,在每次喂奶粉的间隔时间里增加饮水量。添加辅食的话,宝宝4个月时最好就开始添加半流质食物,并且蛋白质也不能过高,肉类占的比例不要超过20%~30%,以鱼肉为主。

糖类是宝宝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脑的工作的必需品。在宝宝饮食中适当增加些甜食,对大脑大有裨益,其在人体内氧化后能供给十足的能量。但如果在婴儿期过量食用,宝宝口味变重,就会导致日后挑食、嗜糖,进而诱发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几率,对宝宝的健康十分不利。有些品牌的幼儿奶粉会加入砂糖,砂糖的主要成分也是蔗糖,按照欧盟和德国有机食品法规,有机食品中是不允许添加蔗糖的。既然蔗糖能引起宝宝挑食,奶粉中不允许添加,那么宝宝的能量需要靠什么来提供呢?碳水化合物是宝宝能量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有乳糖、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糊精、淀粉(不含麸质谷蛋白)等。蔗糖会使宝宝过早地嗜甜口味,导致如上所说的挑食、龋齿、肥胖以及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妈妈们在选择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含糖量。

除此之外,婴儿时期过量摄入食用香精、香料会加重肾的负担,有损脏器的发育。香精香料有香味、口感好,宝宝吃了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后容易形成依赖性,转用不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后就会表现出不爱喝或者不喝的现象,导致之后的幼儿时期偏食,或是肥胖。

亚油酸和α-亚麻酸都是营养学明确确定的人体必需脂肪酸,它们对人体的健康都十分重要。食物中要尽量做到每摄入4份亚油酸,就应当至少补充1份α-亚麻酸。奶粉的营养成分表一般都包含有亚油酸和α-亚麻酸这两项,选购奶粉时要看看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值会不会太高。当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摄入比例远远高于4:1时,就会对宝宝的健康埋下隐患。

饮食合理得当,好习惯从小养成

在宝宝可以大量进食固体食物后,养成Ta良好饮食习惯的又一个重要期也来到了,宝宝的饮食应“留得三分饥与寒”。在保留美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制造健康。

除了乳制品,还有三类食物是宝宝健康与控制体重的法宝——坚果豆类、蔬菜、鱼类。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黄豆及豆制品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新鲜的绿叶蔬菜中不含脂肪,其富含的纤维素可以加速脂质排出体外,保护宝宝的心血管功能。鱼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为猪肉的10倍,能降低胆固醇,降低血黏度。

尽可能在家做饭

在外面就餐,或直接购买半成品以及成品食物,会摄入更多的脂肪和热量。很多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还造成大量的营养素流失。有规律的家庭饮食,要尽量保证在一天三餐中,争取能有两餐在家解决,这样既能让宝宝更多地享受愉快的进餐氛围,也能改善其健康状况。

吃饭要严格定时定量

一天三餐或四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进食量也要相对固定。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并尽量摄入一定的新鲜果蔬,食入的总热量应为一天的30%。同时适度减少晚餐的进食量,如宝宝睡前有饥饿感时,可让Ta喝些牛奶,这样既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又有助于睡眠。

替换零食的种类

对于已经习惯吃零食的宝宝,可将Ta常吃的糖果、巧克力、口香糖、汽水、蜜饯等高糖、高热量的点心、零食更换为牛奶、酸奶、水果等低脂高纤维类食品,同时减少其饮料的摄入量。口渴时尽量选择白水,烹调口味尽量清淡,少加入刺激性调味品,食物宜采用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让宝宝减少食用油的摄入。

全家都放慢进食速度

细嚼慢咽有助于细细地品味食物,并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找到吃饭的自然停止点,避免饮食过量。平时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我们比一比谁咀嚼的时间更长”,全家都放慢进食速度,来培养宝宝细嚼慢咽的习惯。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

有些妈妈会认为宝宝减肥要先从主食减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主食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糖分,可以供给大脑发育的需要。每餐的主食只要不超标便可以。减脂最好从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入手。但也不要以为不吃肥肉,吃瘦肉就可以,实际上,100克瘦猪肉含蛋白质16.7克,而含脂肪却达28.8克。所以,像瘦猪肉这类高脂肪食物吃得太多,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也会大大增加。

每餐应有汤或粥

西方人先汤后主食的吃法其实是十分值得提倡的。先吃些蔬菜,再喝汤,最后吃主食。可以让宝宝养成每餐必有粥或汤的习惯。饭前喝汤不仅可以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有一种铺垫的作用。

来看看医生妈妈怎么说

对于宝宝体重过重一事如何看待?

妈妈角度:自己养的宝宝白白胖胖很有成就感,而且宝宝胖乎乎的也特别可爱,在小区里遛弯的时候,别人都夸宝宝胖,当妈妈的心里其实挺开心的。但还是应该分清宝宝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婴儿肥还是不健康的肥胖状态,如果确实体重过重,还是应该控制一下。

医生角度:儿童肥胖已成为近年来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因素。我认为儿童肥胖主要是由多种社会原因综合作用导致,包括老一辈的陈旧观念、家长的虚荣心、不科学的喂养方法等。觉得当下宝宝体重过重的主要原因是?

妈妈角度:看着宝宝狼吞虎咽,当妈的心里别提多爽了。所以我有很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研究怎样给宝宝变着花样的做饭,既保证口味又提高营养性。据我观察,宝宝的食欲还是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的,有的宝宝胃口不好,家长肯定非常着急。但有的宝宝胃口很大,总是要东西吃,本身摄入过多,可能是导致体重过重的原因之一。医生角度: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有时甚至是强迫孩子吃东西,而且现在

很多快餐热量很高,但小朋友喜欢吃,家长又比较溺爱顺从,久而久之就成长出一群小胖子。体重超标对宝宝的最大不利是什么?

妈妈角度:胖宝宝肢体灵活性方面会差一些,有的时候不喜欢动,喜欢让妈妈抱,对妈妈的依赖会强一些,其实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医生角度:宝宝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荷,为成年后的各种慢性病埋下隐患。自己在处理宝宝体重问题时是怎么做的呢?

妈妈角度:没有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只要宝宝没有食火就可以。

医生角度:不应通过节食来控制宝宝体重,应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以增加宝宝活动量为主。有什么调整宝宝体重,或是健康调养的建议吗?

妈妈角度:尽量不带宝宝出外就餐,总觉得饭馆或快餐的做法和用料不够健康。妈妈应尽量在家给宝宝做饭,食材选用新鲜的蔬菜和粮油,做法尽量简单以保存更多的营养素。

医生角度:调整食物种类,少食高热量食物,多食高纤维食物,尽量保证食物多样性。两餐之间不要频繁进食零食水果,要给胃肠消化和休息的时间,以利健康。鼓励宝宝多活动,尤其要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多接触大自然,有条件的家长应增加陪伴宝宝共同游戏的时间。

避免减肥误区,从点到面改善肥胖

1注意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既要达到减肥目的,又要保证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不要操之过急,长期慢步减重,能得到最理想的效果。重度肥胖儿童可按理想体重的热量减少30%或更多,饮食应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为宜,动物脂肪不宜超过脂肪总量的1/3。并供给一般需要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满足食欲,消除饥饿感,可多进食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长期减餐或吃素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微量元素缺乏,消化功能紊乱等。

2增加运动量

体重过重时,应督促宝宝每日坚持运动,养成习惯。可先从小运动量活动开始,而后逐步增加运动量与活动时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增加食欲。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运动项目。

3行为也算治疗

宝宝减肥时,与父母间的沟通会对Ta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在减肥的宝宝面前,切忌不要以玩笑的方式让Ta产生饮食上的嫉妒心理。一起吃顿健康营养而又美味的饭菜并不是件难事。

肥胖宝宝适宜的饮食:

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等。有研究表明,不少宝宝发胖是缺乏这些维生素造成的,因为它们在人体脂肪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旦不足就会影响机体能量的正常代谢而使之过剩,形成肥胖。胖宝宝由于体重超标,体液增多,对钙的需求量增大,若不补足,会较一般幼儿更易患上佝偻病。补足钙元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多给宝宝吃豆制品、海产品、动物骨等高钙食物。同时注意每日多饮水。

爸妈们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因为吃饭的问题对宝宝辱骂或进行恐吓

!不要用食物来奖励或惩罚宝宝

!不要取笑宝宝长得胖

!不要拿其他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这会使宝宝出现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

上一篇:女人需要爱的手感 下一篇:想时髦,就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