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13 05:21:28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一中 45486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原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等优点。优化传递信息的渠道,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开阔视野、获得发展。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它摧残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这样在课堂交流时学生能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疑惑传递给对方,获得对方的指导与帮助,往往这些学生一时的创造灵感被扼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能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这课后,我想知道同学们对春、夏、秋、冬的感受,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写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让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也可以给同学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示范性朗读这一角色。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同时又减少了由于教师个人朗读不规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若能以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播放朗读录音,同时再配上一些简洁优美的图像,必定能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我告诉学生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很快就写出了精美的作文。

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为我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要学会选择,培养阅读兴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有扩展资料、习题精选,还有学习指导、课后提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在网上答题,然后听一听声音讲解,疑难解答。通过这些方式,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七、运用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直观化

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取得教好的课堂效果,我制作了《苏州园林》光盘。在上课时,我运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导入课文。我采用了《苏州园林》光盘的总体介绍。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进入朗读课文时,又运用了录音磁带。在分析“四个讲究”时,我把编辑的四个画面配合着文字作为背景画面播出,并录进背景音乐----古筝曲,增加了苏州园林的古朴美感。《苏州园林》一课是说明文,其特征是“完美的图画”。信息技术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觉得《苏州园林》的枯燥,如同在欣赏美丽的画面。

八、运用信息技术,要恰到好处

现代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体现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导入新课时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音乐设置、拓展延伸,都要围绕学情而设。课件不能做得太花哨,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且课件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课件时,简洁美观的板书仍是必要的。

上一篇:浅谈中低年级数学课如何拓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