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氧化带煤层安全回采的认识

时间:2022-09-13 04:29:15

风氧化带煤层安全回采的认识

摘要:通过对济宁何岗煤矿一采区影响3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第四系下段含水层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该采区3煤开采具备提高开采上限的条件,其防水防砂技术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观测四含下组水,确保安全;控制采高,加强顶板管理,控制顶板在工作面斜长方向上的不均匀冒落;确保安全开采。

关键词:开采上限 防水防砂技术 防砂煤柱 第四系下段含水层

1 概况

1.1 根据井田内所有的钻孔资料分析,第四系分上下两组,上组厚70m,以黄-棕黄色粘土及灰白色砂层为主,富水性强。下组厚120余米,主要由灰白-灰绿色粘土组成,粘土具有可塑性,半固结,含水性弱。底部普遍沉积有粘土层,组成第四系底部隔水层。根据主副井的实测剖面,第四系底界面为钙质粘土,厚10-15m,红褐色-灰白色,有滑感,具可塑性,含少量姜结石及锰脱石,偶含粘土质粉、细砂层。相关钻孔参数数据见表1。

表1 附近相关钻孔参数数据一览表

1.2 风氧化带的位置:在矿井的精查报告和初步开采设计中,均将开采上限确定为20m,精查报告中也确定了风氧化带的位置,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3上101工作面下顺槽在施工到下16#导线点(下16#导线点标高为-177.178)处,即已揭露煤层氧化带,此处尚距精查报告所圈定位置95m,出保护煤柱仅有88m。该处3上煤层分为上下两层,原上层煤厚1.4m左右,在氧化带内变薄为0.4m,且煤层中含有多层砂质泥岩,中间夹矸为厚0.2m的泥岩,下层煤厚为2.2m,已有0.4m发生氧化,煤层硬度及强度变弱,裂隙增多、增大,结构变松,甚至完全破碎成粉末,粘结性降低,颜色为深黑及湿度较大。为此,2005年6月5日在何岗煤矿针对3101工作面召开了3上煤层开采上限专家论证会,并形成会议纪要,根据专家意见,对3101工作面两条顺槽做停头处理,迎头进行了加固,防止片帮冒顶,并进行充填至-210m水平。

2 防隔水煤柱的留设

2.1 计算公式的采用

2005年6月5号,在何岗煤矿召开了首采面3上101工作面3上煤层开采上限专家论证会,因为当时地质补探工作尚未展开,勘探程度不够,第四系下组段砂层的含水性及粘土层的隔水性不详,3煤顶板岩石的风氧化带厚度没有详实的资料,专家组出于安全考虑,增加了安全系数,从而形成以下会议纪要,将3上101工作面开采上限确定为-210m,其计算公式采用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经验公式:

H防=H裂+H保=100M÷(3.3n+3.8)±5.1+4M

M=2.0m n=1

H裂=33m(取最大值) H保=8m(取最大值) 从而确定3上101工作面保护煤岩柱的高度为44m。

2.2 截止目前,为提高开采上限,何岗煤矿做了大量的地质补勘工作,其中施工水文长观孔四个,地质勘探孔一个,并与井下施工补勘孔二个,配合3上103工作面周围原有的A1-9、X-10、X-13及4号孔资料,基本摸清了本区域内第四系下组段的含富水性及风氧化带情况,具体如下:

第四系底部含、隔水层:

第四系底部主要由浅灰绿色、褐黄色及灰白色粘土、砂质粘土及中、细砂组成;砂层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粘土,透水性差,富水性弱至中等。一般可分为三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

①第四系底部隔水层(第一隔水层):底部全区发育一稳定的厚层粘土,厚10.90-19.60m,平均15.43m,质纯,塑性较强,为第四系底部稳定隔水层,阻隔了第四系底含水层与煤系之间的水力联系。

②第一含水层:为粘土质砂,位于底部隔水层之上,厚4.30-10.50m,平均厚7.60m,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及粘土,其已具备塑性,透水性差,富水性弱,为一弱含水层。

③第二隔水层:为粘土层,位于第一含水层之上,厚1.40-

5.40m,平均2.60m,质较纯,塑性较强,正常情况下能阻隔一含与二含之间的水力联系。

④第二含水层:为粘土质砂,位于第二隔水层之上,厚3.40-19.45m,平均9.69m,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粘土组成,透水性差,富水性中等,为一弱至中等含水层。

⑤第三隔水层:为粘土层,位于二含之上,厚3.30-

5.50m平均4.67m,质较纯,具塑性,为一稳定隔水层。

⑥第三含水层:为砂、粘土质砂含水层,位于第三隔水层之上,厚17.80-28.90m,平均23.35m,本层厚度大,砂层透水性好,富水性强,为中等至强含水层。

风氧化带:本区域内风氧化带一般厚18m左右,主要由中砂岩、泥岩组成,发育少量斜交裂隙,被泥质充填,为风化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易于疏干,为弱含水层,且由于泥质的充填,基本构成一隔水层。

2.3 第四系下段含水层的抽水情况

第四系下段含水层厚13.80m,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及粘土,砂层已具塑性,透水性差,富水性弱;据Q底-1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静止水位13.91m,单位涌水量为0.000195 l/s.m。

根据以上取得的地质资料,本区域内导水裂隙带的经验公式应采用岩石抗压强度

H防=H裂=100M÷(5.1n+5.2)±5.1

2.4 在本区域内,第四系底界面由西向东逐渐抬高,沿4号孔至X-10号孔(根据4号孔和X-10号孔的第四系界面标高)的方位至3上103上探巷位置,推断此处第四系界面标高为-164.02m;沿X-10号孔至补勘孔(根据X-10号孔和补勘孔的第四系界面标高)的方位至3上103上探巷位置,推断此处第四系界面标高为-150.91m。

同一位置第四系底界面标高根据三个不同位置钻孔的推算,取其角度最平稳,对安全最有保障的一个,即-164.02m,因此此处的开采上限初步确定为-188.54m,增加2.0m的保护系数,最后取-190.54m。(其中,M取2.0m,但根据实际揭露的情况,煤层厚度由3上103上轨顺向面外逐渐变薄,当达到-196.0m,煤层厚度已变薄为1.4m,根据此煤厚推算,采用H防=H裂 =100M÷(5.1n+5.2)±5.1=24.52m )

3 开采时采取的措施

3.1 控制采高,将采高控制为2.0m。

3.2 强化顶板管理,通过铺设双抗网再生假顶,控制顶板不均匀冒落,煤帮用大笆背实靠严,做到采空区、顶板、煤壁“三封闭”,杜绝漏冒顶事故发生。

3.3 漏冒顶处,必须用木料接实背严;若煤壁有片帮现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煤壁背严。

3.4 加强水情、砂情监测,发现水、砂涌入工作面时,除采用有效措施堵、截外,还要同时观测水、砂量,并取样化验,通过水文观测孔对第四系下段砂层水进行观测。

3.5 增大矿井排水能力,并且要保证疏排水路畅通。

4 结论

根据以上资料的分析及经验公式的计算,在采取以上各项措施的前提下,本区域内开采上限确定为-190.54m能够保障安全,并且仍具备提高开采上限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何岗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山东泰安:山东省煤田地质局.

[2]《何岗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山东泰安:山东省物探测量总公司.

[3]专门水文地质学[M].武汉地质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关于电网规划及电网安全运行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