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03:58:56

外向型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内容摘要:贸易发展战略主要有内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和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前者表现为进口替代战略,后者则表现为出口导向战略。从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绩效明显优于内向型贸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可以借鉴东南亚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推行出口导向战略,获取国际分工带来的社会福利。因此笔者先通过实例分析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绩效,在此基础上阐述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利弊问题以及探讨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贸易发展战略。

关键词: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出口导向

一、新加坡出口导向战略的绩效

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典型代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90年代,其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是什么力量促使新加坡的经济如此快速地增长呢?关键就在于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巨大作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经济增长迅速,各个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方兴未艾,新加坡就是抓住了这一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的产业在出口增长的拉动下快速发展,从而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因此,出口导向战略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其对经济发展的绩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60年代,新加坡的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4.2%,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20.2%。1986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比1960年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长10.6%;出口总额比1960年增加了1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0.71%。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罕见的,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快的出口贸易增长,才推动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在出口产品中,本地产品出口的增长快于转口贸易的增长,也就是说本国自己生产的工业品出口增长更快。在出口总额当中,本地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迅速提高。1965年,新加坡的本国产品出口额为7.62亿新元,仅占总出口额的25.5%,1975年增加至75.4亿新元,比重超过50%;1980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62.3%。本地产品出口额比重的上升,标志着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标志本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这必然会带动本国工业企业和整体经济的上升。

其次,新加坡实施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不仅使出口贸易得到迅速扩大,而且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在各个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迅速变动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出口也由初级产品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用品,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使新加坡由原来的依赖转口贸易的单一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自由港的多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出口贸易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结构的优化。

总之,新加坡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工业化进程,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是其成功的关键。

二、我国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能力及利益分析

要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对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我们要弄清楚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只有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我国的出口产品才会具有竞争力,我们才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社会福利。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我国的经济实力作一番阐述,看看到底我国有没有能力参与国际大竞争。

笔者认为,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几年的强劲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六,完全有能力投入到国际经济的竞争大格局中去。我国现在的很多产品,如小麦、钢铁、棉花等等的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我国有13亿人口,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吸收的国际投资,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都相当快。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提升。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参与国际竞争。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尚且敢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入世寻求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参与国际经济增长利益的分配。我们的比较优势显然比那些落后国家更多,更明显,我们完全更有能力在竞争中获取利益。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完全可以融入到国际经济的竞争大格局中去。我国的比较优势相当明显,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就在于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这使我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近几年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以如衣服、鞋帽、玩具等等轻工业品为主,这些行业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远销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使得我国的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这些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且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的国际转移,我国可以吸收外资,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这既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又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产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对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等等现代化目标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出口增长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以前我国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必要的竞争。并不是我们没有资源,没有能力去促进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我国的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电视机市场都是被像索尼、东芝、松下等等这些国外品牌所占领。我国本土的彩电企业竞争力很弱。但到了90年代末,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却变成了长虹、海尔、康佳、厦华等等这些国内品牌。我国自己的彩电厂商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市场开放,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我国的彩电产业并没有被击败,而相反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说明一个问题,竞争的加剧是我国产业发展一个很好的推动剂。特别像我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竞争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其它的很多行业,像电冰箱行业、空调行业等等都和彩电行业一样。正是在激励的国际竞争的压力下,我国的这些行业才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可见,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使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这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激励方法。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不可忽视。对外贸易是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虽然有些学者曾做过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对外贸易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大,但这只是以贸易额来测算的。贸易发展带动了前线和后线产业的极大发展。贸易行业增加了就业量,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写字楼的开发和建设。这些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在沿海的一些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旦对外贸易受阻,很多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要受阻。实行外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沿海城市的对外窗口作用,更好地促进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潜在的风险分析

当然,实行外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也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的影响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在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威胁提高警惕。笔者认为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据有些学者测算,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有可能被拖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中去。这突出地表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上,东南亚国家货币的贬值造成我国出口的大量受阻。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且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国有可能会失去部分的经济自,经济决策将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及别国经济政策的影响。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将够成很大的威胁。

我国宏观调控体系还在建立之中,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及政府决策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这也是由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所制约的。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很多竞争力差的弱势产业,也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进行适当的保护。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很大,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能力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这可以促使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取利益相当困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个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差距悬殊,这个就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保护。

上一篇:世博会带给上海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我国能耗阶段性浮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