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难产的警示

时间:2022-09-13 03:11:32

公车改革难产的警示

前不久,来自安徽省省直机关的20台闲置公务车被成功拍卖,这是安徽省推行公务车改革的新举措。公车改革, 如果从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出台算起,已经进行了将近15个年头。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

从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将公车改革看作是代表我国某一类型改革的典型案例,或者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将公车改革看作一个风向标,如果公车改革这样一项具体而又并不复杂的改革都无法向前实质性地推进,那些更为复杂的、会触动重大利益关系的改革也就更加困难了。

大量公车存在的不合理性,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都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整个社会对这项改革的共识是非常高的。但问题是,公车改革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历经十几年的时间,迄今没有像样的推进。

在最近这些年,我们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倾向,即凡是涉及减福利的,都非常神速,而凡是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缓慢。原因何在?就在所涉及的对象不同。

分析公车改革的进程,我们大体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脉络:公车改革问题提出,有关讨论或改革思路出现,甚至有一些试探性的方案出台,但不久,这些方案和思路很快就被束之高阁。公车改革由各个地方进行试点,于是五花八门的车改方案竞相出台,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并对公务员用车实行货币化补贴,结果这种公车改革受到普遍的质疑。在普遍的质疑声中,公车改革陷于停顿。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曾经有位搞企业的朋友,很严肃地提醒我,你可千万不要提倡什么公车改革。公车要真的改掉了,我们的企业就遭殃了。问及为什么,他说,反正这些官员是要有车子坐的,如果公车改掉了,我们企业就要准备很多车子让这些官员来借。这位朋友的担心无疑来自他的经验和生活智慧。这个故事向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关于改革的新问题,即改革实施中的变形问题。事实上,在许多地方进行的所谓“货币化公车试点改革”中,公务车改革已经成为变相加薪。在某些试点地方,处长车补甚至达到农村教师工资的6倍。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点位上,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中新的背景,新的制约条件,也是需要我们正视的。而公车改革,无疑会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国难中的公民义务 下一篇:余杭首尝“法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