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时间:2022-09-13 02:42:34

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摘要:陕北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但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陕北能源开发面临许多约束。同时,由于能源开发管理及有关政策不完善,陕北能源开发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陕北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是将陕北能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陕北;能源;可持续

革命圣地、黄土高原和贫穷落后等是陕北广为人知的特点,而其富含能源矿产资源的事实却少为人知。陕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中心,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富集区之一,截至目前,陕北地区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被确定为部级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国21世纪的能源接续地。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科学、合理开发陕北能源是将陕北能源优势转化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

一、陕北能源优势

陕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核心地带,能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典型的能源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盐等。

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便于开采,是陕北的优势矿产资源。煤炭预测储量为2714亿吨,探明储量为146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2%。陕北石油开发历史悠久,1907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即诞生于此。目前在陕北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25.9亿吨。陕北天然气资源丰富,预测储量达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8460.3亿立方米,是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之一。陕北盐矿资源丰富,共有盐湖13个,奥陶系岩盐田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岩盐田,探明储量8855亿吨。盐矿品位高,氯化钠含量平均在90%以上,为全球罕见的精品矿床。

1998至2008年10年间,陕北地区累计向外输出原煤37523万吨、原油1760万吨、天然气398亿立方米、油气折合4931万吨油气当量,油气煤三项折4.4亿吨标准煤。陕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吨原油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陕北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输出基地,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陕北能源开发面临的约束

尽管陕北能源丰富,但其开采开发却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分为两类:自然条件约束和社会条件约束。

(一)自然条件约束

自然条件约束主要决定于陕北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匮乏,陕北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远小于生产生活需水量。二是地理地貌条件较差,陕北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交通不便。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易于流失,对能源开发强度形成约束。四是能源储层条件好坏不一,对于石油开发来说,含油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

(二)社会条件约束

社会条件约束源于能源区不利的经济社会环境。陕北是部级经济欠发达地区,陕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难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仍存在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政府服务意识不足,存在名为管理或服务实质上却是干预企业运营管理的现象。二是当地人力资源水平较低,陕北地区人口密度不及陕西省的一半,并且农业人口占比较高,每万人中高校在校生数不及陕西省的四分之一,陕北的人力资源水平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多种失衡,具体包括城乡失衡、县域间失衡、收入分配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等多个方面,使得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够友好。

三、陕北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能源矿产资源管理及开采开发政策不够完善等多种原因,陕北能源开发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开采粗放、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落后,秩序混乱,陕北能源开采开发中存在掠夺式开发现象,造成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以煤炭看,按国家有关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厚、中、薄煤层回采率分别应不低于75%、80%、85%,而陕北煤矿的回采率平均为58%、62%、68%,每年煤炭浪费近2000万吨。以石油看,陕北原油回采率平均不到15%,远低于国内水平,由于掠夺式开发造成的破坏,使注水后原本可达到25%左右的原油二次采收率,仅为10%。粗放的开采开发模式使得宝贵的能源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和浪费。

(二)利益分配不公

能源开发利益分配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和居民,在当前的分配格局中,企业和政府占有了较多的能源开发利益,而居民则处于不利的地位。陕北能源富集区普遍存在“县富市富而民穷”的现象,当地居民是能源开发负外部性的主要承担者,却没有健全的机制让居民在能源开发及利益分配中表达话语权,居民受益于能源经济的渠道比较单一。从政府间的利益分配看,较多的收入转移到了中央政府或者企业总部所在地政府,而资源输出地政府在利益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这对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了制约。

(三)生态环境破坏

陕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能源开采开发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负效应,这加剧了陕北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陕北能源开发开采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而处理程度很低,多为就地掩埋。二是矿区地表塌陷、植被破坏、房屋坍塌等问题突出。三是水资源破坏,包括水源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

(四)产业带动性不强

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但陕北能源产业并没有培育出强大的相关产业,使得陕北的产业结构长期以能源产业为主。陕北能源产品以一次能源为主,精细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在为能源开发提供服务的企业中,本地企业多是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而不规范,主要从事中间商业务,技术含量低,大型设备和关键技术主要由区域外企业提供。

四、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陕北能源可持续开发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陕北能源的可持续开发,需要采取全面的政策设计,协调各种关系。

(一)转变开发模式,树立可持续开发理念

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的、掠夺式的开发模式,实施集约的、保护式的开发,转变经济利益及短期利益第一的理念,树立可持续开发理念,强化社会责任及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意识。一要增强对陕北能源开发的管理,健全管理结构,明确管理职责,对矿权设置、开发开采、生态环境等实施高效、全面、透明、服务式的管理。二要依靠人才和科技,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节水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采出程度,减少对能源的破坏和浪费。三要重视基础研究,将区域地质情况研究清楚,摸清储量情况、掌握储层特性,为能源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二)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及生产的负外部性,其价格定制应充分体现其稀缺性并能补偿其生产的负外部性。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较低,远没有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产品生产的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这使得企业、居民等不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也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压力较大。推进能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关键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应完善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又反映资源生产负外部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三)合理分配能源收益

合理分配能源收益是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能显著改善能源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

合理分配陕北能源收益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收益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分配;二是收益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配。从前者看,能源收益分配应向居民倾斜,应完善能源区富民机制,除了扩大就业,提高劳动收入等直接渠道外,还可以通过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增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等间接方式提高居民在能源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从后者看,能源收益分配应向当地政府倾斜,陕北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能源产业是支柱产业,但能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如何将今天的能源优势转变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责任。这需要增加当地政府财力,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也需要政府增强能源优势转化意识,培育接续产业,扶持企业发展。因石油而富裕起来的陕西吴起县,将石油收益用于完善公共服务,尤其是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就是一项很好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及能源优势转化实践。实施免费教育,既显著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又将今天的能源优势转变为未来的人力资源优势。

五、结束语

陕北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但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陕北能源开发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同时陕北能源开发也存在并引发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将陕北能源优势转变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势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统筹安排,综合管理,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尤其是管理体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的改革与完善以实现陕北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并以此推动陕北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

上一篇: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政府规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