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绣花术,应用拓展比翼飞

时间:2022-09-13 01:00:37

穿针引线绣花术,应用拓展比翼飞

在"课程目标"中对"应用o拓展"做了如下界定:

(1)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

面有所发展。

(3)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

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4)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虽然"课程目标"没有明确指出应用与拓展之间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迥然的差别。

应用是此,是里,是脚下,是根干枝叶,是前提基础,是读后实践,是积累再现;拓展是彼,是外,是云

端,是繁华硕果,是衍生迁移,是预设发现,是生成创新;

应用是针,拓展是线;穿针方可引线,应用才能拓展;飞针为了走线,应用服务拓展;

应用的关键在"用",要用得实,用得妙,用得有效;拓展的关键在"展",要展出新,展出彩,展出个性;

应用需要实事求是,掌握知识,实践运用,百炼成钢;拓展需要异想天开,迁移联想,大胆想像,开拓创

新。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一项重任就是如何穿针引线绣出花,应用拓展比翼飞。

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不针对性应对解决,既影响语文教学的

顺利进行,又影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问题1、学生积累了很多的文言词句,但是只会用于答题或者做试卷,没有考虑到或者是尝试过把它们运

用到实际的生活交流表达当中去。

问题2、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能够在语文课上面运用,在其他学科上面就不能用。

问题3、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方法单一。老师没有尝试过要在生活中树立一种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意识,缺

乏一种跨学科或者是培养综合的语文素质能力的设计。

问题4、运用与拓展的教学效率不高,缺少完整的构思和设计,活动设置比较随意缺少具体的评价。

这些典型问题的出现确是事出有因的。

原因1、应付考试,尤其是高考;缺乏学以致用,学为生活的意识;

原因2、单军作战,为学语文而学,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和意识;

原因3、死教死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联系实际的意识;

原因4、为教而教,徒有其表,缺少深挖精思和目标明确的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与拓展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师生功利心的驱使,有学习

惰性的作祟,有认识能力的局限,还有责任心和个人能力的因子,但是最关键的我认为是缺乏一种意识,

一种教学的意识,一种为何教为何学、如何教如何学的意识。

要想改善这些现象,我们需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这样界定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

美能力、探究能力。"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这样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

展。"

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做这样的拓展:

一、 打造底色,服务生活。

所谓"打造底色",就是让学生多积累--万针万线千层底,千里之行日月累——通过听说读写;

所谓"服务生活",就是让学生树意识--面壁十年图破壁,胸中万卷要躬行——学以致用,学为生活。

二、穿针引线,培养能力。

所谓"穿针引线",就是"飞针走线铺与导"--教师用心地铺垫和引导;就是"抛砖引出金玉来"——学生积极

地发现和创新。

所谓"培养能力",就是"千教万教为不教,一生一世思中学"--让学生学会迁移和发散,学会联想和想像;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三、 精雕细磨,捕捉细节。

所谓"精雕细磨",是指"千针万线皆用心,反复琢磨苦思忖"--教师要精心预设,完整构思,推敲问题的价

值;

所谓"捕捉细节",就是"慧眼识贤插缝针,引出金玉掷地音"--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生成的闪光点,因势利

导;

四、目标明确,评价精良。

所谓"目标明确",要求教师"针线皆为纳鞋用,找对纹理落好脚"--必须明确课堂预设重点、难点,问题导

向和生成的落脚点,正确高效引导学生;

所谓"评价精良",就是在学生的语言应用和拓展后,教师要"一针刺中要害处,独线引出兴趣来"--及时精

当地作出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兴趣。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应用与拓展能力呢?

一、 联系生活。

于漪老师说:"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

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1、要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走向亲切和自然,贴近生活。如写给环保部长的几点环保建议;写给大熊猫的

一封信;为自己的班级,学校以及家庭命名,拟班规,写校训,写春联等

2、要让语文课堂生活化。如陈玉老师在教授月的意蕴时,让学生拟一条手机短信,给自己的亲朋,既让

学生深刻理解并牢牢记住相关的诗句,又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紧密挂钩,可以让学生长久地回味和灵活地

运用所用的内容。

二、 学会联系。

1、让学生和生活联系。如上面的例子。

2、将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如让学生积累与"月"相关的诗句,可以横向联系一些景物如柳、花、酒等相关

的诗句,进行积累。

3、将活动进行纵向联系。如让学生读《水浒》,进而开展"讲水浒故事比赛""水浒人物点评""水浒中的细节描写""水浒歇

后语"等等。

4、将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联系。比如从写月诗歌中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学生的应用,渗透到他

们的思想中,是更大意义上的文化传承的教育。

三、 创设情境。

1、观听相关的音像,影片,让学生目睹耳闻,如汶川地震的悲惨情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比赛现场等

2、即兴表演。让学生根据文本或者题目提供的内容,展开想像,小组分工,进行表演。

3、野外写生,校内访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关心时政,观察细节。

4、对话交流。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四、 捕捉细节。

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捕捉,适当评价,促发学生更大的对语文应用和拓展的兴趣。如

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发言了;如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答对题了;如某生表达准确流畅,口辩超常;如某生

语出惊人,妙笔生花等等。一句适时精当的激励的话语,一次学生作文当堂的宣读或展览,一个温柔的眼

神,一次轻轻地颔首……也许就造就了未来的鲁迅,茅盾,郭沫若。

五、趣味运用。

让学生对应用和拓展的对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加以适时的引导和必要的示范,必将激发学生对应用和拓

展的浓厚兴趣。如为班级的成绩之星,德育之星,体育之星,卫生之星等致颁奖词(可提供感动中国十大

人物颁奖词);如同学姓名串串烧;如动物名称趣译等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繁杂莫测的课堂生成中,要让学生对语文应用和拓展的兴趣得以充分的激发,

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需要师生巧妙地穿针引线,通力配合,才能绣出应用和拓展比翼双飞的美丽图案。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语文教学。

上一篇:探究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指导的途径 下一篇:小学语文个性体验与感悟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