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实习教学的困境及其解决

时间:2022-09-13 12:56:08

妇科实习教学的困境及其解决

[摘要] 本文通过对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妇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妇产科学; 教育; 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7-01

妇产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多而杂,动态感强,同时由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卫生体制的改革,公众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本身的变迁等原因,医学从业人员会遇到很多问题。探索提高临床教师带教意识和业务水平的规律,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医学人才,是摆在临床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

1 妇科实习面临的问题

1.1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已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患者享有不公开病情、身体隐私部位等自由,有自主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利,由于妇科疾病的诊疗常涉及隐私,妇科检查常暴露特殊部位,患者盼望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和维护自己特有的权利,常常会拒绝学生参与而引发矛盾冲突。同时部分学生在面对病人时只考虑技术的需要,忽视病人内心的感受,把病人看作实践的“工具”,态度生硬,动作粗鲁。甚至表现出嬉笑打闹等不尊重患者的行为,引发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1]。

1.2 教学资源的供需失衡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及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化,各级医院功能的定位,使得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短缺,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再者,教学医院典型、特征明显的病人减少,也使学生失去很多实习机会。

1.3 实习教学的重视不够 不少教学医院对实习管理不闻不问,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措施,造成教师重医轻教,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医疗的辩证关系[2],忽视了教学的职责和意识,指导临床实习教学意识淡化、思路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2 提高妇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2.1 转变思想认识,树立重视实习的观念 部分学生认为以后不从事妇科,因此对实习兴趣不浓厚.作为带教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实习妇科的重要性,向学生强调不管以后从事哪个学科,妇科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消化内科就诊时,需排除早孕反应,以免行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而发生对胚胎的不良影响,通过举出相关疾病混淆的例子,激发学生实习本科的积极性。

2.2 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提高教学效率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形势。以计算机为载体的集声、像、文字、动画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教学手段在妇产科学中更有特殊的意义,有些患者强调个人的权益和隐私,不愿意配合学生临床实践;分娩过程绝大部分在骨盆腔内完成;人流术、上环术、取环术是非直视下的手术,临床亦无法直接窥视,教学中常以文字加挂图进行讲述,由于缺乏形象性和连贯性,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多媒体课件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及摄像机将典型的彩色图谱和病例收集起来,将分娩机制、人工流产术、上环术等一系列连续的、抽象的动态过程直观化、具体化,营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探索建立以常见疾病为先导,以基本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方法。确立妇产科学的核心专题,建立学习模块。围绕每个模块设计学习目标的问题。围绕问题精心制作多媒体,挑选有意义的病例,并推荐工具书和文献。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列出对病例的病机、诊断的具体意见。提供该患者的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分组讨论,形成初步诊断。教师再指出临床表现中的疑点,提供再思考酝酿新的观点时间。再次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改进后的看法。将讨论获得的结果与实际病案处方纪录对比,找出差距,并作分析。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概括、得出结论。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学工作导入良性循环。

2.4 重视医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德为立业之根本,无德业必衰,缺少医德支撑的任何医疗体制和制度,都必将被社会所遗弃。学习沟通的道理和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具备人文修养,医患沟通教育往往是空中楼阁。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要教会他们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与诚信精神,增强他们自我完善、个性和谐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崇尚医德,勤于学习技艺的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加大伦理学教育极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有很多途径,如理论讲授、临床实践等。但实习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直接面对面同患者接触,并且参与患者的病史采集、查体、诊断、治疗等过程。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疑会对实习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应学习和建立新型的伦理学观念和规范,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学生对患者服务的责任感,使实习同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医学伦理原则,为其以后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文胜,王健敏.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39-40.

[2] 李顺民.中医医院临床带教现况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2(4):100.

上一篇:浅谈无偿献血招募人员的培训 下一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