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震法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的体会

时间:2022-09-12 11:26:12

捻震法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的体会

[内容摘要]乳腺增生是妇科常见病,本人以局部捻震为主,借助热效应,疗效显著。

[关键词]捻震 乳腺增生

1、概述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病(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本病公认原因多为内分泌失调,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另外催乳素升高,胸椎关节紊乱及胸椎间盘突出有关。祖国医学中属乳痈范畴,的部位及生理功能与肝、脾、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其法宾馆的临床表现涉及以上脏腑和经脉,属本虚标实症。

2、临床表现

2.1 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隐痛或刺痛,并伴肿块触痛。经前疼痛加剧,后期减轻。痛甚时不能触碰,有时可牵涉胸胁或肩背部,可随精神情绪的波动而变化。

2.2 肿块,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有片块、结节、条索、颗粒状等,边界不清楚。质地中等,有韧性,活动度好,与深部组织无粘连。经前增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

2.3 月经,月经紊乱,大多为经期提前,经量偏少,经期延长,色淡或紫褐,常伴有痛经。

2.4 溢液,约5%~15%囊性增生病患者出现溢液。常为草黄色、棕色浆液性,偶可见血性浆液性。

2.5 患者常感情志不舒,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情绪不稳时症状加重,稳定时好转或减轻。

3、诊断要点

3.1 多在外上可触到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有韧性之肿块,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压痛,肿块形态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性。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有韧性,边界较清;结节型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甚清楚,质中等;混合型肿块,呈结节、条索、片块、沙粒样混合存在,边界多不清楚;弥漫性肿块,呈颗粒状分布。

3.2 在乳腺钼靶X线摄片可见片状不规则致密阴影。

3.3 在超声检查中,出现密度增高、反射增强的。

3.4 远红外线透照可见散在的或雾状的灰影。

3.5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可判断肿块性质。

另外可做冷光透照仪诊断、液晶检查、乳腺导管镜检查以确定诊断。

4、鉴别诊断

4.1 乳腺纤维腺瘤 有韧性、易活动、无粘连、边界清。

4.2 乳管内状瘤 有溢液,肿块一般位于乳腺的中间带,或临近乳晕部,质地软,单发。

4.3 乳腺癌 无痛、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质地硬而不韧,肿块表面皮肤凹陷,或呈“橘皮样”改变。

5、临床资料

5.1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 多数在上象限 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

(2) 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可有肿痛,每随喜怒而消胀,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

(3) 本病多见于20~40岁妇女。

(4) 钼靶X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6、治疗方法

6.1 手法治疗

6.1.1 基本手法

患者仰卧位:

(1) 自上而下直推胸骨,分推锁骨下缘3~5遍。

(2) 自下向上拿房至胸大肌止点。

(3) 三指或五指自根部至乳晕做螺旋状捻揉;食、中指加持轻提数次。

(4) 拇指按揉中府、天溪、膺窗、膻中、乳旁、乳根。

(5) 两拇指自根部至乳晕做放射状轮推。

(6) 自外上至肱骨大结节捻揉,拇、食指自下向上捻揉膨胀乳管及增生小叶。

(7) 由外向内四指做震颤梳理,至。

(8) 以大鱼际在肿块处施以震法,拇指与食、中指捻揉腋窝前缘。

(9) 自下向上施掌震法,双手小鱼际自根部夹持向上施震揉法。

6.1.2 调理手法

(1) 分推肋弓,摩腹,点震中脘、气海,震腹部。

(2) 拿揉下肢,点震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足临泣。

患者俯卧位

(1) 震推脊柱两侧,理胸段夹脊穴,在脊柱胸段施震法。

(2) 按揉天宗心俞、肝俞、脾俞、胃俞。

(3) 整复中上段胸椎紊乱关节。

(4) 揉擦、捏脊。

6.2 物理治疗

自配药膏,加离子导入热敷。

6.3 疗程

推拿、理疗相结合,每日一次10天一个疗程。

7、疗效分析

7.1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治愈:肿块及疼痛消失。

(2)好转: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3)未愈: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7.2病历采集:2013年3月至9月,50名患者参与随访,其中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8个月。

7.3疗效评定:

(1)疗程:最长5 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平均1.5个疗程。

(2)有效率:50名患者中治愈29人、好转17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92%。

8、讨论

乳腺增生大体可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腺性增生、囊性增生。本人采用以捻震类手法为主治疗上皮增生、腺性增生效果显著。以传统捻法为基础,根据的解剖特点大胆创新加用3指或5指的搓捻法以输利乳管,解瘀散结。通过不同震法的使用,消除粘连、解积消胀。再借助局部药物的热效应,可活血通乳,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增加局部血运,促进淋巴回流。

总之,本治疗方法是以局部捻震为主,相关穴位和脊椎调整为辅,药物热熨加强,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露德铭等《实用中医病学》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

[2]林毅等《现代中医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曹月敏等《乳腺外科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上一篇:浅析《庄子·大宗师》“真人”形象 下一篇:咪达唑仑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手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