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店来袭?

时间:2022-09-12 11:21:24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许多新开业的大型购物中心里,出现了出售饰品、茶具、餐具、布艺等充满创意商品的时尚小店。而这些也许还叫不出品牌的杂货店,已成为人气最旺的店铺之一。究竟是什么风吹来了,让“杂货店”遍地开花?

小店大文章

其实,在成熟的消费市场,“杂货店”已经是重要的零售商业业态之一。如在日本,它们往往被归类在“生活杂货”或“生活方式产品”大类下。销售的商品种类,包括厨房用品、卫浴用品、家饰品、家具、灯具、钟表、文具礼品、音像制品等。其特点是贴近生活,却又不同于那些超市里单纯追求功能和低价的商品,它们具有设计感,易于识别,更为精致,传达出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态度。所以在很多场合,它们被称之为“生活方式店”。

在日本,“生活杂货”或是“生活方式产品”,已和餐饮、服饰、娱乐一样,成为综合性购物场所的重要构成。在日本的购物中心内,“生活杂货”往往占据了次主力店甚至主力店的席位。比如2008年开业的日本最大环保主题购物中心永旺湖城,在“生活杂货”大类下拥有超过150个品牌,占到购物中心品牌数的近1/3。此外,日本还有以生活杂货为主题的品牌百货,如LOFT、PLAZA等,在日本都有极高的人气。而我们熟知的无印良品,在日本的销售业绩也主要依靠生活杂物。2010年报显示,无印良品生活杂物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55.7%,而服饰仅占32.8%。

成熟消费市场的生活杂货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品牌到品牌化,由单一店铺到连锁经营的过程。日本的生活杂货零售,从1980年代起开始走向品牌连锁发展,典型的代表就是无印良品。由于当时日本经济高度发达,人均GDP逼近1.5万美元,一般的家庭生活用品已经极为齐全。生活品质以及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使得设计感十足、品质优良、强调环保和“禅”精神的生活杂货店“无印良品”顺势而起,并且至今仍拥有着良好的业绩。

除了无印良品外,日本还有不少较大规模的生活杂物连锁品牌,包括FrancFranc、Afternoon Tea、Sonyplaze等。这些生活方式店铺,主要针对20~30岁的年轻人,都有自己明确的产品策略。

市场热潮

在我国,得益于居民收入提升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些生活用品连锁品牌,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快速增长。典型的居家用品销售商宜家,2011财年,宜家中国销售额达到了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并计划今后四年,每年在中国增开三家店。宜家在北京的旗舰店2011年客流量超过了600万,成为全球容量最大的宜家商店。上海的宜家商店2011年客流量也超过500万。而以瓷器和卧室用品著称的更为本土化的多样屋,从1998年发展至今,也已在全国的180多个城市拥有450多家门店。

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更多加入者。据悉,日本以DIY用品著称的生活百货TOKYU HANDS(东急手),近日在上海梅龙镇伊势丹开业,销售的商品包括室内用品、业余爱好用品、工艺品、户外商品等;日系的家居用品买手店Zacca Freeq,也先后在北京的金融街和世贸天阶开业;台湾最大的生活用品店生活工场、丹麦的家居巨头JYSK(居适家)已在上海开业。如此种种,“杂物”已不容小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品牌商家涌入市场。

发展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毕竟不同于成熟的消费市场,并非所有品牌在中国都可如鱼得水。早在八年前就进入中国内地的台湾品牌特力屋,可以算作中国家居生活用品的风向标。但特力集团在大陆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2011年上半年亏损1.16亿元。今年特力屋关闭了北京新世界的门店。特力集团管理者坦言,租金成本高和产品毛利率低,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其实,将特力屋与宜家做个对比,就能发现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宜家的选址一般都在非市中心但交通便利的地方,加上宜家的品牌效应,大大降低了租金成本。而特力屋的选址都在市中心的百货、购物中心内,租金成本自然很高。从规模上看,宜家的规模一般在3万平方米以上,销售的商品可达近万种。而特力屋的店铺一般在1000~2000平方米,商品种类较少,不易成为消费目的地。再从产品讲,宜家提供的多数为大众化的居家用品,强调实用性和简约的设计。而特力屋的产品在实用的基础上更为精致,单价也较高。但由于收入水平有限,我国的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性价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宜家进入中国后,也曾遭遇因价格过高而不被大众认可的尴尬,但宜家没有放弃其成功信条:提供廉价的好商品。此后,宜家进一步通过本土采购、建立家居物流配送中心来降低成本,终于获得了市场认可。

租金成本和产品利润,成为困扰许多生活杂货店铺的难题。由于中国的消费场所还是以商业中心内的百货、购物中心为主,这些品牌商家不得不承受较高的租金。无印良品在香港的两次退出和目前在中国的谨慎扩张,都与之有关。

在日本本土,无印良品遍布街头,社区店、地铁小铺都可见其身影,并且还有品牌延伸的Muji Flower、Muji Cafe、Muji Meal等,能够最大化品牌价值。但在中国,无印良品目前只能是扩大品牌认知和影响力。从商品种类来看,其8000多种产品中仅有3000种在中国有售。

除此以外,生活杂货店的市场容量也是有限的。生活杂货毕竟不同于服饰,其更新频率较低,而且国内目前对于生活杂货的重视程度,低于衣着等可以直接展示个人品味和地位的消费品。日本有1.25亿人口,无印良品在日本约有360家店,据预测,其在日本的最大容量为400家店;在台湾,约有2300万人口,本土的生活工场有150多家店,基本上已经饱和,导致后进入的品牌困难重重。在日本非常成功的生活杂货品牌FrancFranc败走台湾便是一例。因此,对购物中心来说,并不是只要有无印良品就能招徕人气,还要弄清在这个商圈内究竟有多少个无印良品。

生活杂货由于产品差异性较小,导致品牌的垄断性比较强,往往是先进入市场并形成规模发展的企业有较大的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不盈利甚至亏损,一些品牌依然挺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有关人士预测,接下来几年里,生活杂货的品牌竞争将更趋激烈,这也给商业物业持有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上一篇:本田发力 第7期 下一篇:朱鼎健:挥杆,让全世界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