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信息系统的优化与管理

时间:2022-09-12 10:06:25

简析信息系统的优化与管理

摘 要:信息系统是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一种人机一体化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信息资源、计算机信息用户和使用规章制度构成的。本文首先对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信息系统的优化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信息系统的管理办法,希望能对信息系统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信息系统;优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软件选择不科学

目前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使用软件的评价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而导致软件的选择出现了错误,结果是人力物力都已经投入进去,但是却没有与之对应的成效出现。

1.2 网络应用水平低

当今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各种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的建设日益完善,以太网、FDDI、ATM、快速以太网和NOVELL等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当前的信息系统由于资金的限制,许多网络方案比较落后,也没有考虑到网络技术的承前启后,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

1.3 人机没有做到有效的结合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而应是使人机一体化的交流桥梁。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依赖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使用人员却没有对它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违背了信息系统人机一体化的原则。人机一体化应以人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联合计算机对信息数据的各种管理环节进行双重安全以及完整性的保障。

2 信息系统的优化

2.1 基础设施层优化

信息系统中的基础设施指的是其运行所依赖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因此基础设施层面的优化就是硬件、软件和网络的优化。对于计算机硬件的优化来说,要着重CPU和主板的优化与维护。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肩负着处理庞大数据的责任,一旦CPU出现故障,整台计算机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因此要对其进行保养,以保证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而主板作为CPU、显卡和内存等配件的安装平台,其性能决定着计算机的工作状态,因此也是需要重点优化的对象。

软件和网络的优化比较依赖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其运行的正常和安全。因此,在对软件和网络的优化过程中可以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输入、储存、处理、输出、分析信息和数据,从而完善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2.2 资源管理层优化

信息系统的资源管理包括各类数据信息和各种资源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种类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资源管理体统有数据库系统、服务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作用是实现信息的采集、输入、存储、传输、处理、输出、分析和管理。管理层面的优化就使要对各类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首先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进行监测,达到合格后才允许输入系统,其次在处理和分析环节也要做到谨慎小心,防止因得出错误的结果而造成事故,最后对数据的管理也要做到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2.3 业务逻辑层优化

业务逻辑是由实现各种业务功能、过程、规划、策略的信息处理代码构成,简而言之就是处理数据的逻辑。优化业务逻辑要对信息的输入顺序和存储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在调取相关的信息时,数据具有便捷直观的展现。此外还可以在业务逻辑层加入与表示层交互的子层,要做到子层的对象粒不易过小或者过大,而是将其优化成合适的粗粒度的对象。

2.4 应用表现层优化

应用表现层优化是通过人机一体化互动的方式,把业务逻辑和资源管理牢固的结合起来,并采用多媒体展现的方式向用户呈现信息处理的结果。这一方面的优化要继续加强人机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做到业务逻辑的优化和强化其与资源管理结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此外,还可以丰富多媒体展现的方式方法,是用户对数据的处理结果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从而使客户易于理解数据的处理结果。

3 信息系统的管理办法

3.1 制定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

制定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要立足于用户本身的实际情况、先前经验、同行案例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争取将整个战略性规划分成操作目标、技术目标和最终的战略目标这三部分,然后逐步实施,目标分阶段完成。这样可以提高系统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满足感,不仅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对其服务于用户的管理大有裨益。战略性目标的实现还受到系统管理的影响,只有依靠科学完善的系统管理,并借助于系统操作、管理流程、管理软件和管理人员的帮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战略性规划的实现。操作系统具体实行规划任务,管理流程提出规划的执行标准,管理软件可以对规划的执行进行实时监督,最后由管理人员控制整个规划进行的过程。

3.2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物理安全管理和逻辑安全管理两部分。物理安全管理主要针对非法人员进入信息中心,盗取信息或破坏系统这一现象,对于用户来说,应禁止非法人员接近信息系统控制的计算机,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此外,还应注意计算机周围环境的防潮、防火和防漏电问题,切实完善火警预报机制和做好信息中心的防潮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及时检查计算机使用电路的问题,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逻辑安全主要指的是数据的密码安全,对于用户来说,信息系统控制下的电脑都要进行开关机和提取文件的密码设置,对于密码复杂程度、密码长度、密码有效期和计算机屏幕超时锁屏等,都要做出硬性要求,这样,即使有非法人员进入信息中心,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盗取数据。

3.3 强化信息系统管理队伍的建设

管理队伍中的人员组成包括操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是信息系统具体的使用人员,他们对日常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类和输入系统,并在必要时操作信息分析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备份,他们对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对其负责,具体的工作是对系统进程进行监控,检查运行情况、调整运行配置和维护系统安全等等。行政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的制定,对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是信息系统管理中最高一层的管理人员。

3.4 建立灾难恢复管理制度

灾难恢复制度是指在用户遭到信息系统破坏时,如火灾、电线短路等,对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恢复的一种制度。对于计算机仅作为办公用品的企业,灾难恢复比较容易,主机的还原就可以完成恢复;对于银行或者计算机企业来说,由于信息系统储存的数据量大,因此很难进行恢复。在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建立备份系统,避免因灾难造成数据的丢失。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其进行的安全隐患的梳理和管理措施的提出,希望能给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绪红,汪文忠,肖俊宜,张文杰.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9).

[2]何世星,李云.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5).

[3]汤勇峰.计算机网络接入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

作者简介:徐增涛(1972.10-),男,江苏沭阳人,本科,从事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保卫处,江苏淮安 223001

上一篇:试论农行计算机审计系统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 下一篇:服务器虚拟化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