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教学中的定势模式同中求异

时间:2022-09-12 09:19:06

挣脱教学中的定势模式同中求异

从星光大道中走出来的李玉刚,以“反串”的女声演绎《新贵妃醉酒》,他以比女人更妩媚的姿态征服了观众,引来了阵阵的喝彩,我也不例外,成为坚实的“钢丝”。如果李玉刚按常理出牌,用男声演唱歌曲,效果将不出彩,正是他的男身却能用女声表演出来的绝代风华,才使他从镜中的水月中走出,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同样的事情,如果用不同方式呈现,吸引人们眼球的系数会高很多,教学何况不是如此,如果以一成不变陈式出现,幼儿将感到乏味,于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改变原有思维定势与固有的模式,以崭新的方法与面貌呈现在孩子面前……

一、流动的伴奏铁打的歌曲

一天上午,我掀起钢琴盖,孩子们就知道我要做什么了,只听见一个男孩子叹气,“嗨,又要唱歌了!”尽管我在不动声色中上完课,可心中却始终有点落寞,因为唱歌没有给孩子带来快乐。

过几天,我带着闲置很久的小提琴坚定地走进课堂,在孩子面前一边拉着一边唱,唱的还是原来的歌曲,没想到,孩子几乎都簇拥在我周围,起劲唱着前天歌曲,在他们的热潮中,我猛然想起消毒柜里不锈钢碗和筷子,孩子顺着我的思路说出了很多能发出声响的小乐器,如装沙子铁罐头,音乐角里的沙球、响板、三角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歌曲的伴奏“乐器”,于是我们除了清唱外还进行歌曲配乐弹奏的方式,增加了唱歌的趣味性。

二、一样的练球花样的拍球

距离中班年级的拍球比赛只剩下两三天了,各班正在紧锣密鼓的加紧训练拍球,我们班也不例外,认真分析拍球的正确姿势,要求幼儿两脚分开与肩膀同宽,腰弯下一点点,右手五指微微分开成一个小弧度。拍球的时候,眼睛和身体要始终跟着球移动,并通过手腕带动手臂,具有缓冲态势。为了提高指导的密度与效度,力求在短时间里环视幼儿动作的准确性,首先我改变了以前各自分散训练为集中训练,组织全体幼儿站在场地中的大圆圈线上,教师在圆心的地方与幼儿面对面,然后用哨声指令大家,通过环视来发现幼儿的动作是否正确,并给予及时纠正。其次,我采用与幼儿互动的方式,请幼儿想一想你还能怎样拍球,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拍球法,在第一轮激发兴趣后,孩子们踊跃想出各种花样的左右手交替拍球、左两右两交替拍球、转身走步拍球、跨脚拍球……花样百出,有你看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形练习让孩子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接着,孩子们分享彼此的花样拍球方法,不断在训练着……训练结束后,我们回到班级小歇,我在黑板上用图标记录今天大家花样拍球的方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还把花样拍球的方法用排序方式展示出来,自主学习能激发幼儿的潜能。

三、不变的是教育目标改变的是提问方式

在不久前的一节“认识水果”课中,教师先拿出苹果,问孩子: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教师又拿出香蕉,问孩子:“这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子?”教师再拿出橘子,问孩子:“这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子?”

如此一般的活动流程,灵机一动的孩子在答第一个问题时,已经就知道后面的问题怎样回答了。由此我开始要求自己,越是同样的内容越是要着意改变,刻意求变,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依然以“认识水果”为例,认识苹果时,教师出示实物,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提问“它是什么样的?”认识香蕉,教师出个谜语:“黄金衣、身上包,中间弯弯两头翘”,提问:猜一猜,它是什么?认识橘子,教师出示一盏橘子灯,让幼儿边观察边说说橘子的特征。相信这样的活动,孩子一定喜欢,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形式,由于不同的提问方式,令教学带来新意。

在阅读“幸福的大桌子”中的一个活动环节,要求通过了解兔宝宝的不同职业,激发孩子对这些职业的向往,进而体会兔奶奶的自豪情感,在引导孩子讨论时,名师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问题一: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

问题二:兔老二是厨师,你们在哪里见过厨师?

问题三:兔老三是音乐家,你们知道谁是音乐家?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

不同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教学目的却都是相同的。

四、量的守恒量的变式

在大班数学量的守恒系列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各种量的变式,加入干扰因素,使幼儿做到不受物体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而正确认识到量的不变性。首先,我进行了长度守恒教学,运用绳子、木棍、火柴、等摆出长度的各种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它们是否一样长。其次进行面积守恒,运用几何图形拼出各种面积变式,引导感知和判断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再者是进行容积守恒,利用装有水和沙子的各种杯子、瓶子或其他容器,做出容量的各种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这些杯子里的水或沙子是否一样多。最后是进行体积守恒,运用橡皮泥、积木等摆出体积的变式,引导幼儿感知和判断它们是否变大或变小了。守恒的教育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在物体的外部形式发生变化后,其总量不变,所以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必须提供同等量的两份物体做比较,在确定一样多后,才改变形式,让幼儿判断,最后引导幼儿将变式量与原形量作比较,以证实它们的量是一样的。其间运用测量和计数的方法加以验证及说明,让幼儿养成“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树立从小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五、出格的喷墨出奇的收获

墨因黑而常常让教师在教学中望而却步,很怕孩子而玩墨而造成一团黑,越是不敢越雷池越是容易踩到雷区,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按常理出牌,孩子往往提不起兴趣,基于此,我在孩子掌握水墨的基础上,我决定尝试让他们玩墨,并与上节课语言领域中的重叠形容词进行异质同构,打破以前水墨画的传统方式,即“出示范画一引导观察一示范作画一幼儿作画一作品评价”等环节,而是直接以变魔术的口吻,按压瓶子,让墨水喷射在宣纸上,让墨在纸上渗透浑染,然后让幼儿观察:想象使用形容词说出,我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的脚步、我看到了一团团火焰、我仿佛看到一簇簇的火花、我仿佛看见了一卷卷云彩,凭借画面,幼儿用“我仿佛看见了一……”句式说出想象中的景物,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接下来,幼儿尝试亲自喷墨,让画中生话,话中有画,孩子们绕有兴趣多次尝试,当出现墨喷洒在纸张上后孩子想象眼中的画,然后通过联想进行补充,让画更完整,从魔术师地激发,到学科知识的渗透,再到游戏的教学,凸显幼儿的自主学习,并放量让幼儿动手动脑又动口,调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幼儿自我创作的画,他们随手而变,随心而动,这颠覆传统的美术教法给了孩子无限创作的空间和灵感,这也是我乐意同中求变,同中求异的原因之一。

六、在多样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

我们在建构闽南建筑中的“出砖入石”的本土资源中,为了促进幼儿美术技能和创造性协同发展,把红色和白色的交替混合镶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在设计美术课程,运用纸工混合黏贴、吹塑纸的拓印,线描细致勾勒、立体材质建构、主题墙饰彩绘等手法表现红砖白石色彩对比强烈之美,虽然我们采用的多种多样的美术表征手段,但我们始终围绕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精心设计,一直锁定以红白相间为主调,在红色排列中体现行与行之间的错落,出现2+1的叠加规律,并注意一块紧挨着,让幼儿掌握下一行起笔的线条必须是上一行的中心点,奇数行的画法一样,偶数行的技法相同,在幼儿线描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升与发现画画技法规律,在表现石头的镶嵌之法时,迁移砖头的建筑风格特点,充分体现闽南地域乡土文化“金包银”特色,让幼儿理解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古代晋江农民的无奈之举,感受在无意中竟产生了一种红砖白石色彩对比强烈的残缺之“美”,一种人造的却又是“顺其自然”的规则之“美”,有一种只可意会的闽南地域乡土文化特色的独特魅力。

布鲁诺指出:“这个物质世界如果是完全相象的部分构成,就不可能是美的了”。所以,在设计制作课程中,为了避免单调乏味,既把握整体保证其统一性,又要匠心独运,各具特色,因此我在各种表现形式的教学中注入新内容,在技法要素上求变化,如:线描中砖石的变形,纸工中的叠层处理,拓印中的烟熏效果、线描的黑白与彩色混搭、立体材质建构中的不规则排列及主题内容的变化与丰富,最终让艺术墙“出砖入石”展现新颖独特的个性美,达到形式的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突出的很好美学效果。

长长的水,细细地流,历经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原有的很多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身为教师,应与时俱进,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固有的定势模式,挣脱枷锁,突破重围,给教学带来无穷无尽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资料

1 应彩云,活动设计中的同中求异[J],上海托幼,2009,(3A)

2 周爱国,幼儿园活动室墙装饰的美学设计[J],教育导刊,2011(5B)

3 林菁,幼儿数学活动指导与设计[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小组教研有效组织的四步曲 下一篇:阳光 幼教 花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