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2 09:00:57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蒜素组(100例)和川芎嗪组(60例)。大蒜素组采用大蒜素注射液60mg静脉滴注,川芎嗪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均1次/d,2w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性、MDA含量、脑血流量、白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 治疗2w时,大蒜素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川芎嗪组的60.0%(P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大蒜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白细胞流变性;血液流变性

急性脑梗死(ACI)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而对人类危害极大[1]。大蒜素(garlicin)是从大蒜球茎中分离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解毒、降血脂、降压、抗动脉硬化、以及钙拮抗作用及扩张血管、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等多种作用[2]。本研究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病3d内的ACI患者160例(男90例,女70例);平均年龄(61.5±11.5)岁。患者分为大蒜素注射液治疗组(大蒜素组)、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川芎嗪组)。大蒜素组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2.5±10.5)岁;CT定位:梗死位于基底节55例,放射冠者4例,额叶者4例,顶枕叶2例,顶叶3例,颞叶2例,基底节和枕部3例,放射冠和基底节4例,大脑半球多发20例,丘脑2例,脑干1例。川芎嗪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0±11.5)岁;CT定位:梗死位于基底节25例,放射冠4例,颞叶1例,额叶1例,基底节和顶叶2例,顶叶2例,基底节和放射冠者5例,顶叶和枕叶2例,丘脑2例,小脑1例,脑室旁者2例,内囊1例,大脑半球多发11例。2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χ2=2.802,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大蒜素组用大蒜素注射液60mg加入5%葡萄糖500 ml内静脉滴注,1次/d,2w为1疗程。川芎嗪组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500 ml内静脉滴注,1次/d,疗程同大蒜素组。

1.3检测指标 采用改良八木国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微孔滤膜法测定一定数量浓度白细胞悬液滤过时间,计算白细胞流变性,计算白细胞滤过指数;常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进脑血流量测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文献[3]进行.根据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改变情况,依次分为基本治愈(包括治愈)、明显进步、进步、有效以及恶化,进而计算有效率。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w、治疗4w采用改良Mathew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其神经功能改善程度。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治疗2w时大蒜素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川芎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大蒜素对ACI患者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治疗3w时,大蒜素组MDA含量较川芎嗪组明显降低(P

2.3 大蒜素注射液对ACI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ACI患者经大蒜素注射液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电泳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大蒜素对ACI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脑血流测定显示,大蒜素组治疗前后比较,患侧脑血流量、流速均明显增加(P 0.05),见表6。

3 讨论

3.1 治疗脑梗死的前提是恢复脑梗死区的血供 但研究发现,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动脉搭桥的方法,并不能使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也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缺血后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4],因此,减轻再灌注损伤同改善梗死区血供一样是治疗ACI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5]。氧自由基的大量释放,超过机体细胞自身的防御能力,攻击细胞膜中的多不饱合脂肪酸,从而形成级联反应,使细胞膜发生不可逆损伤,反应后所生成的过氧化脂质入血后,使血液中过氧化脂质代谢终产物MDA也升高。因而测定血清中MDA含量可间接判断脑细胞的损伤程度。

3.2 白细胞在ACI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会释放氧自由基等多种活性物质,激活白细胞,使侧支循环的建立受到影响,进而扩大梗死面积。脑血管病灶处聚集并粘附的白细胞,可释放活性氧、多种酶类、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局部造成严重损伤。脑组织缺血坏死产物进一步诱使白细胞流变性发生改变,而白细胞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加重脑缺血,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本研究ACI患者经大蒜素注射液治疗后,其白细胞滤过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说明大蒜素可通过改善白细胞的流变性的途径来减轻缺血后脑组织损伤。血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有白细胞流变性、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膜流动性等。

综上所述,大蒜素注射液不仅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血流量,而且可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从而减轻ACI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是大蒜素注射液治疗ACI时能取得较好疗效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1]陈佳,刘维洲,潘华,等.急性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J].临床荟萃,2012,27(14):1197-1200,1204.

[2]鞠秀兰,禹海波,荆晓薇,等.大蒜素的研究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153-156

[3]杨松,周志明,刘新峰,等.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16(12):902-907.

[4]周志明,杨松,岳炫烨,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7):451-453.

[5]张春生,金辉,胡喜庆,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及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7):253-258.

上一篇: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下一篇: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