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08:46:53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管理 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概述

高校科研经费按其资金来源渠道分为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高校和各种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开展横向联合,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协作、科技成果转让以及技术支持等手段而获得的收入。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财政性的拨款,包括国家科技专项经费。横向科研经费一般按合同进行管理,按各高校内部的相关规定执行;纵向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上要求按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近几年,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不断规范,逐步与国际接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概预算评审等,规定了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等各项内容。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参与方有政府组织部门、课题负责人、高校管理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各方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预算评审等环节中的参与情况见表1。为了了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4所重点高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本研究立足高校,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或科研骨干教师等管理实施主体为主要调研访谈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设计了调查问卷,试图深入了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相关情况及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表1 科研项目管理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各环节中的参与情况表

相关单位

和人员 立项申报 概算/

预算

编制 概算/

预算

评审 项目实施 监督检查 项目验收

政府组织部门 √ - √ √ √ √

课题负责人 √ √ - √ √ √

高校管理部门 √ √ - √ √ √

社会中介机构 √ - √ - √ √

通过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及深度个人访谈,结果表明各学校都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经费管理有法可依,部分高校学校财务、科研部门,在按规定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管理外,还为学院/课题组提供课题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编制与结题验收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但也显示出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到位

1.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前科研课题的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经费的申请难度越来越大, 竞争越来越激烈,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申请期有一定的投入,因此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是个人或所在团队争取来的,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我申请来的钱我自己花”。个别管理人员也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课题负责人自己申请来的经费, 应由课题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财务不宜过多干涉,如果干涉过多可能会造成科研项目流失或转移。

2.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政策培训学习不够。科研人员对财务、经费管理等相关规定的知识比较缺乏,在科研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及具体编制方法方面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造成项目立项申请阶段的预算编制水平比较低,加上执行过程中报销时费用归集不当,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开展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专项培训少,另一方面是科研人员不重视相关政策的学习。

(二)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全面。各高校以国家和所属省市的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比较简单、笼统,或未分类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或制定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高校还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来自横向协作项目,但部分高校并未制定相应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制定存在滞后现象。调研的高校中仅有4所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2012年重新修订出台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占13%,其余均为2011年以前所制定,占87%。2012年新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几所高校,也未在间接经费及科研绩效支出等方面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存在的滞后性,将会影响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进度。

3.国家层面上缺少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经费种类日趋繁多,资金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各类项目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国家层面上没有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经费使用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财务人员对经费管理尺度难以把握。

(三)高校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没有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增加而增加,难以支撑科研经费管理服务要求;科研和财务部门没有在同一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造成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出现脱节现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服务意识不强,在预算编制、过程管理、项目验收方面未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预算实际执行偏差较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监督不到位,目前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难以对经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监督。

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落实法人负责制

1.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要树立科研经费“国有”意识,改变过去“经费是我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想法”,重视并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实事求是地申请财政资金,实现预算总量向预算构成的科学转变。通过宣传教育强化预算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划清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两个界限,走出过程和结果、进度和效益两个误区,处理好单位法人与各个部门的关系、单位法人与财务部门的关系、科研教学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科研人员与科研项目课题的关系,保持高校和教师应有的形象和风范。职能部门也要转变观念,加强对科研经费政策的宣贯和法纪教育,强化科研经费管理,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落实法人负责制,建立协同管理监督机制。强调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可成立校领导为组长,财务、科研、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研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工作,同时明确校内各责任主体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项目负责人、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协同管理监督机制。

(二)围绕过程管理,提供高质量服务

1.树立服务意识,为科研项目提供咨询服务。要切实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以服务科研项目为出发点开展工作,加大对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秘书的培训,通过大会、校报、网页、邮件、短信等多渠道及时宣传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公布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各环节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推送科研经费使用等相关信息,提高科研人员对经费规范使用的认识,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培训、指导、协助科研人员合理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以适应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新要求和单位的实际;建立联系人制度,对重大专项配设联系人,及时提供包括预算编制指导、信息查询和推送在内的各项业务咨询服务,由职能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科研项目预算的初步评审,聘请技术和财务专家进行咨询,保证项目预算的合理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或设置科研财务联合办事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管理高效。

2.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和业务整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与经费预算、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监督。财务部门要推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减少不合理支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经费管理网络信息化,加强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控制,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合规和安全;科研部门要加强项目立项、过程及验收管理,规范合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合同重要条款的审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二级学院要对本单位科研项目立项、执行与结题进行过程监管。适当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部门人员,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财务、科研部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梳理科研项目管理运行工作流程,推进财务信息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开发包括项目管理子系统、经费管理子系统、综合统计查询子系统在内的科研项目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日常科研项目、经费的网络化管理,构建实时监控的动态监管体系,实现科研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科研项目参与、管理人员及决策层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方便项目主持人查询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在审核报销时,对一些不能调增的科目进行严格控制,加强预算执行;为项目负责人提供网上查询、自主生成项目决算报表等,提高学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

4.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学校审计部门每年抽查审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及执行情况,科研、财务、审计、监察联合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实施科研项目的预算、实施、结题的全程监督和重点课题的跟踪监督,加强对科研结余资金的管理。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纳入年底绩效考核。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化

1.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和完善培训教育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做到事前有告知、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责任有追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诚信制度;明确各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责任,完善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审批流程及支出控制,强化大额经费支出、经费转拨、项目劳务费支出管理;对国家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相关情况进行校内公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开展绩效评价;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

2.及时修订更新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国家近年新出台的政策和要求,及时修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如项目间接经费的学校、学院、课题组三级管理办法及绩效支出管理办法等,同时要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体系,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范化。

国家层面的政策性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高校管理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外,科研项目管理还涉及政府组织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需要各方协调一致才能不断促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科学化,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针对调研中部分高校管理部门和科研负责人提出的工作难点,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应与高校经费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针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个行业设计的,但高校经费管理与企业、研究院所经费管理比较有其自身特点,如间接费用的分摊、水电暖的计量、设备折旧等,实际执行中科研经费支出预算分类与会计核算科目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适应高校经费管理特点。

2.修订相关政策,支持科研后续研究,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大部分课题存在科研经费结余情况。由于财政性科研经费结余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建议国家修订相关政策,规定结余留用的一定比例或额度,用于课题后续研究,从而促进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突击花钱”现象,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3.按合同任务书的时间节点,及时拨付科研经费。针对目前科研项目存在的经费拨款滞后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合理安排经费拨款进度,按任务的时间节点拨款,以保障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

本研究源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AAA11002)

参考文献:

[1]陈庆华,吕海蓉.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16):55-57.

[2]汪涛.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131-132.

[3]周燕,翟亚军,郑晓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7-170.

[4]周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4-77.

[5]唐连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5-67.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 下一篇:社会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