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IPO:风往哪个方向吹

时间:2022-09-12 07:40:28

金风上市的争议背后,不是投行间的竞争,而是两种市场体制的竞争

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处于成立以来的关键时刻。有消息说,金风科技目前正在和美国高盛接触。如果谈判顺利,高盛不仅是其上市的保荐人,还会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这也意味着,金风科技将走海外上市之路,而之前已经运作超过3年的国内上市计划将被完全。

金风科技董事会秘书蔡晓梅近日透露,高盛的确在给金风做方案。而公司之所以会开始考虑海外上市,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迟迟无法启动。

但在这个国内风电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的权衡中,风险投资与管理层、资本利益与行业利益之间态度殊异。而此中焦点,在于海外上市可能导致的控制权旁落,会使得国家十余年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前功尽弃。

但在争议背后,我们能不能建立一套“价值发现”的市场机制,为金风这一类企业开辟一条合适的通路,显然才是更为深远的问题。

三年上市路

在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金风科技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连续几年占国产风机销售量的90%左右。

经过4次增资扩股,截至2005年年底金风科技的注册资本已经增至1亿元。其中,新疆风能和中国水利持有的20%和17%的股权,4家在2005年年底刚刚加入的风险投资商――中比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银利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广东龙光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光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8%、7.5%、7.5%、7%的股份。剩下30%多的股份掌握在包括公司董事长武钢在内的公司管理层手中。

事实上,早在2002年,金风科技的上市已经被提上日程,但此前的目标一直是国内市场,并由国内券商操作。双方接触已经3年有余,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也曾到新疆考察,进展可谓颇深。

但一方面由于国内新股发行迟迟未开,金风科技2007年实现国内上市融资的目标遭遇困境。而与此同时,金风科技的高成长性让国外投行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5年年底,美国投行高盛找到了金风科技,提出可以将其运作海外上市。

作为金风科技的第一、第二大股东,新疆风能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是新疆国资委控股企业和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得到了新疆自治区政府方面的支持,虽然目前最终结果未定,但是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偏大。

一位接近项目组的人士向记者透露,高盛为金风所做的上市方案第一步是新疆风能和中国水利分别出让各自50%的股份给高盛或者高盛找来的战略投资者。这样,国有股东对金风科技的持股降到18.9%,低于自然人股东持股的比例,自然人股东之和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第二步是在海外设立一家BVI公司(BVI是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英文简称,BVI公司就是依照当地法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所有股东将持有的金风科技股份转入其中,也就是所有股东通过这家BVI公司全资持有金风科技的股份。

然后高盛方面对这家BVI公司增资控股,股权比例增至20%到30%左右,最后将该BVI公司运作到海外上市。

“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国有股东对金风科技的持股可能被稀释到10%以下,金风科技就会变成一家完完全全的外资企业。”知情人士透露。

不过,蔡晓梅对记者强调,“公司究竟是国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我们目前还没有最后决定,依然处于探讨阶段。”

蔡晓梅此言并非托辞。据记者调查,尽管胜局已向海外上市倾斜,但对于金风到底该往那里去,依然尚在博弈。海外还是国内?

海外还是国内?

国内风电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使得金风在飞速成长的同时,也遇到扩大规模和加速研发的要求,而这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所以金风曾经在一份内部资料上明确提出,金风科技希望在2年内实现公司上市的目标,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满足公司技术创新和规模发展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998年的金风科技近6年来的收入增长十分惊人,连续翻番6个年头。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只有1054万元,净利润94万元,到了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超过5亿元,净利润也超过1亿元。

“每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平均超过100%,可以说是几何级数的增长。”市场人士表示,金风科技的成长潜力巨大,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一份金风科技内部资料也显示,在公司未来3年的经营目标中,2006年为10亿元,2007年为20亿元,2008年为40亿元。截至2005年12月31日,金风科技总资产6.22亿元,净资产3.60亿元,资产负债率42.12%。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在高盛之前,几乎国际上所有知名的大投行都曾主动找上门来,可以说把金风的门槛都踏破了。”一位接近金风的人士表示。

但眼看着曾经期许的IPO近在咫尺,却争议顿生。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金风究竟是选择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金风的股东之间也存在不同看法。对2005年加入的几家风险投资商来说更倾向于海外上市,“海外上市的市盈率比较高,可以卖个好价钱。”

而公司的管理团队内部则存在不同看法。一位接近公司董事长武钢的人士告诉记者,武钢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金风上市要做全面考虑,要考虑上市的外部环境和国家利益的问题。

这位人士回忆,武钢在这次会议上很慎重地说:“现有金风的内部治理和人才团队还有局限,能否驾驭金风的海外上市是值得担忧的一个问题。”

武钢的担忧是切实的。因为无论是高盛还是高盛所找来的战略投资者,都最终会在金风成功上市后获利退出。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最可怕的是高盛等投资者将股份出售给金风科技的外资竞争对手――比如美国GE,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2005年各风电设备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总装机容量中,最大的GAMESA割走36%的市场容量,而GE占有近19%的市场份额,金风是27%。

在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中,设备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左右,事实上,由于国产风电设备造价明显低于国外设备,目前,国际上主要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出于争夺市场的考虑,已将中国市场的报价压得很低,但同他们相比国产设备的价格仍要低20%。

金风科技的存在,打破了外资设备制造商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担忧,如果金风科技在海外上市,被外资竞争对手所掌控,对于国内的风电制造企业显然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8年前武钢刚进入风电行业时,国内大部分风机都是靠进口的。武钢回忆这段经历时曾经对媒体表示:“那时我们大家都拧着一股劲,就是想让风机能够国

产化,让自己的风机在自己的土地上转起来。”

而眼看着金风初具规模,却走上海外上市被外资收购的这条风险之路,自然是包括武钢在内的众多风电行业人士不愿看到的一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孟宪淦说:“以我个人的观点,我不是很赞成金风到海外去上市。”

海外上市争议

金风为何成长如此迅速?除了经营管理团队的努力,孟宪淦认为:“也与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和科研投入分不开的。”

金风科技脱胎于中国最早研究风力发电的企业新疆风能公司。1995年,新疆风能承担国家九五技术攻关课题――大型风力发电技术开发项目。在此基础上,1998年,课题组的一班人马组建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那时开始,金风就开始成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领跑者,而国家相应的科技研发项目也交由金风完成。从1998年以来,金风先后承担了“九五”、“十五”、“863计划”、水利部984项目等多个研发课题。

通过承担这些项目,金风锻造出自己的技术优势,而这显然是与国家对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倾斜分不开的。

此外,由于金风科技所处的风力发电设备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国家对电场设备的国产化率做出了一定的要求。2005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明确规定,设备国产化率达不到70%以上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关税不能减免。

2005年12月19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金风科技签署了国家第三批风电特许权项目(江苏大丰20万千瓦、甘肃安西10万千瓦项目)风电机组设备采购合同,这是目前最大的一笔国产风电设备采购交易,该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5%。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其所提供的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不仅如此,在税收政策上,金风科技所享受的政策也非常优惠。自2001年起8年免征所得税,增值税17%,公司拟报国家主管部门争取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

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风电发展中长期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利用风能发电将由目前的75万千瓦上升至3000万千瓦,而由此将产生每年大约100亿元左右的市场容量。而取得并保持风电设备制造的话语权,便显得意义重大。

“国家为什么要这样扶持金风科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但是一旦海外上市,外资掌控之下,之前所做的一系列都白费了。”一位国内投行人士表达了他的看法。

但无奈也是显在的。由于国内新股发行迟迟未能开闸和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金风想短期内在国内上市困难颇大,更不要说在上市后取得理想的市盈率。所以这位投行人士感叹:“这不是投行间的竞争,而是两种市场体制的竞争。”

在金风的未来5年目标中,第一个就是“开拓国际市场”。金风显然不能舒缓地等到新股开闸的那一天,因为金风迫切的成长压力和国际化战略已经箭在弦上。

而抛却金风上市背后的争议,寻找一套“价值发现”的市场机制,为金风这一类的企业开辟一条合适的通路,显然远比拘泥于个案更具意义。

上一篇:“拉格德诉安尼斯顿公司案” 下一篇:是谁戕害了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