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园林艺术美在大学校园绿化中的体现

时间:2022-09-12 07:02:44

浅议园林艺术美在大学校园绿化中的体现

摘要:园林艺术美是在植物造园过程中将建筑、园艺、山水、文学、书画等各门艺术完美结合与创造的体现。建设充满园林艺术美的大学校园对陶冶学生情操,修行品德,形成欣赏美、追求美的人格至关重要。

关键词:园林;园林艺术美;园林艺术教育;园林式大学;大学校园绿化

现代生态学家提出,现阶段的绿化建设要从“城市中有花园”向“花园中有城市”发展。其强调的是“大园林”的观念。园林,作为物质财富和艺术创作,是由建筑、园艺、山水、文学、书画等各门艺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艺术。其充分地体现出地域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特色。把大学建设成为“园林式大学”,使之成为城市绿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所大学的校园环境、整体景观往往是这所大学留给众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体现出学校的实力、办学风格,展示出学校的风貌和特色。现代大学自诞生以来,以园林艺术美的实践构建校园景观,处处体现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功能[1]。

王三山在园林艺术教育的原则中提到:园林艺术教育是从审美享受的层面来激发人们对人的生存环境、园林景观以及园林建筑、造园技巧、造园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解读,为受教者开启通往审美意境的途径与方法。从园林艺术教育的目标来看,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中外景观艺术发展沿革的了解和对艺术风格的认识。其二,充分了解掌握园林艺术设计的基本技巧,建筑庭园、花木、山水等的设计方法和艺术表现能力。其三,培养人们对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审美感悟、理解能力,并提高对古典园林美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其四,培养人们对园林艺术的品赏和鉴赏能力,使人们真正进入一种“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高雅心境。园林艺术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2]。

王昌龄在《诗格》中对诗歌意境的产生作了分析。王昌龄说的“三格”,是指诗歌意境产生的三种不同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是所谓“生思”。诗人经过长期的构思,始终未能产生意象。于是暂时让自己的精神松弛下来,等待一个偶然的机会,灵感和想像为“境”所触发,这时意境自然地涌现出来了。这就叫“生思”。在这种情况下,“境”和“思”的关系是偶然的触发。“境”引起“思”,产生了意象。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3]。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通过整体环境的创造,并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以获得诗的意境美。由于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依,并同步发展的,而这两者从它一开始的时候就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在古代,诗人、画家遍游了名山大川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园空间,原封不动地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像绘画那样,把对于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园林艺术美有其明显的客观性,造园艺术家裁取自然界现存的美,依照审美规律、审美价值和审美法则,来改善和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美。

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园区内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棵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足,都可能让他们获得灵感,让他们热爱自然、憧憬美好、珍爱生命,形成鉴赏美、追求美、呵护美的美好心灵。“园林式大学”是园林艺术美在大学校园绿化中的最高境界。国内的大学有许多很好的范例。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两所最顶级的大学,其校园绿化得益于皇家传统园林的底蕴。1952年,北京大学以崭新的姿态在燕大校园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北京大学校园是北京西郊明清时期著名的园林区的一部分。在保留原有园林风格的基础上,新建了大量反映时代气息,反映改革开放,反映教学科研特点的新景区、新景点。北京大学是一所以古典园林为特征,兼有现代园林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建设新建筑时考虑与古典园林环境相协调,造就和建设一所完整体系、和谐统一、空间幽静的校园环境。整修后的未名湖景区更加清净优美,湖光塔影、垂柳石鱼,令人流连忘返[4]。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朝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城的几所高校中,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比例都超过了50%以上。这些高校之间不是用围墙分隔开来的,靠的是绿化带。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的城区绿地系统,形成“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古韵新意、绿廊穿插、林园交织、城乡一体”的显著特色。

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大学之一,既得益于地质学家李四光慧眼识珠,选定东湖之滨、路咖山麓的自然风光,又有建筑大师开尔斯鬼斧神工,奠定了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古建筑。武汉大学卓越的教学科研学术成就蜚声中外,且以其美丽自然风景为世人所赞美。校园依山环湖、蜿蜒起伏的地理环境,构思精巧的仿古建筑群典雅凝重。银墙碧瓦掩映在苍翠林木和万花丛中,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镶嵌在浩瀚的东湖之滨。校园植被丰富多彩,季相色彩斑斓,绿化率达到68%,绿化覆盖率达到87%,其中山体绿化覆盖率为100%。校内拥有全国高校最大的绿化广场, 13株百年大树已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名木古树,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曾有植物学家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5]。茂密的树林和优美的环境使武汉大学成了鸟类栖息的天堂,各种鸟类就有276种之多。校园现已形成了以樱园、梅园、桂园、枫园、中心湖等景点为特色的绿化体系。

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于2009年6月落成,被称为“亚洲最美丽的大学图书馆”。其建筑外观为线装书书盒状的现代设计,馆外有一池清澈的活水,周围大片的绿地令人舒心惬意。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校园的绿化植被全部选用无挥发刺激性气味的中草药植物,将校园变为中草药公园,充分体现中医药大学特色。

有许多地方院校在校园绿化方面也精心设计,科学布局。有点睛之笔,如吉林药学院的锦鲤湖,吉林师范大学的道园都令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

园林景观的美境,强调欣赏与参与意识,正是以人的五官,通过悟道法境,体会法境之圆满。园林作为景观的组合部分,其最重要的是强调人的主观与客观之间产生互动关系,从品赏心理到文化底蕴,以及主体参与意识,都应该随着诗情和感悟去体会意境中的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校园环境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高校校园绿化美化应该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和创造充足的室外活动空间为基础,确立高校的园林艺术美特色。其实,有许多高校就是“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美不胜收的青葱校园吸引着广大师生,在园林意境美中陶冶情操、修为品德。

建设“园林式大学”是大家的一个共同理想。现今我国大学校园园林绿化整体水平还亟待提高。切记:“园林式大学”不是概念或标签,而是追求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铁城;孙天壮,浅论大学校园环境规划,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第8期

[2] 王三山,周耀林著.营造之道:中国建筑与园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

[3]杨文会著,书名《环境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

[4]何绿萍,谢凝高,陈青慧,北京大学校园园林化环境的分析, 《中国园林》1987年第1期

[5]武汉大学:校园绿化的典范《国土绿化》2006年第7期I0001

王淑范,女,48岁,吉林省四平市人,四平市园林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廊装饰符号的文化意义 下一篇:浅谈我国锁具市场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