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射影”比喻暗中诽谤中伤

时间:2022-09-12 05:25:00

传说江南水里有一种怪物叫蜮,也叫射工、射影,看到人的影子就口含沙子喷射过去,被射中的人就会发病甚至死亡。《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陆玑疏:“蜮,短狐也,一名射影……江淮水滨皆有之。人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杀之。”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中有射工虫……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所记大同小异。诗人多以此典入诗。如唐・白居易《读史五首》之四:“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后以“含沙射影”四字成文,比喻暗中诽谤中伤他人。如宋・罗大经《鹤林玉录》卷四:“诗意言君子或死或贬,唯小人得志,深畏其含沙射影也。”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其甚者竟至于一面暗护此人,一面又中伤他人,却又不明明白白地举出姓名和实证来,但用了含沙射影的口气,使那人不知道说着自己,却又另用口头宣传以补笔墨所不及,使别人可以疑心到那人身上去。”巴金《望着总理的遗像》:“万恶的‘’为了诬蔑、攻击、陷害我们的好总理,调动了一切文艺手段,使用了手里控制的全部舆论工具,写小说,编历史,含沙射影,借古讽今,甚至明目张胆在总理光辉形象上投掷污泥。”

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扣准两点:第一,必须是诽谤中伤。所谓诽谤中伤就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恶意伤害别人。因此,凡属符合事实的言论,没有恶意的批评议论,都不能说“含沙射影”。第二,必须是暗中所为。所谓暗中就是背着对方或不指名道姓。因此,凡属当面提出意见,指名道姓地批评指责,都不能说“含沙射影”。不符合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会造成误用。我们先看一组例句:

1.被告人仅仅认为厂长含沙射影地批评了他(按,指厂长在会上说“有的员工学历高,但没本事,有本事你还在这里做普工?”),仅仅为了一句话就产生报复心理……殴打、捅刺厂长,故意伤害致其死亡。(《法制日报》,2011年6月24日)

2.交往之初,我就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开始他口口声声说不在乎,但在以后的这些年,他时常会含沙射影地提到我以前的事情。我用8年时间去忘记的事情,被他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揭开。(《河北青年报》,2012年9月2日)

3.2006年,22岁的女演员××在个人博客上……声称她拒绝了……导演×××含沙射影提出的“性”要求,而对方最终也收回了让她出演剧中一个角色的承诺。(新民网,2012年10月30日)

4.赛后第一时间,当选全场最佳的沃尔科特便被问及与阿森纳续约谈判的最新进展,小老虎并未直接作出回答,而是含沙射影地表示“谈判仍在进行,相信很快会有结果。”(新浪网,2012年12月30日)

例1是说厂长在会上不指名地批评了某些员工,不论批评是否恰如其分,都不属于暗中诽谤中伤。例2是说丈夫时常旁敲侧击地触及妻子不堪回首的婚恋往事,这样做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既非无中生有,又是面对面交谈,当然也不算暗中诽谤。至于导演委曲婉转地向女演员提出非礼的要求,运动员用“外交辞令”回答记者的提问,更是与暗中诽谤中伤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以上诸例使用“含沙射影”都是错误的。

所以造成误用,显然是因为使用者既不了解成语的出处,又没有弄清成语的含义。有人只看到一个“含”字,便把“含沙射影”同含蓄委婉、含糊其词、迂回曲折、拐弯抹角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这一点从前面所举的某些例子中已经可以看到,而下面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5.曾有媒体朋友告示我,批评文章不是不可以写,但是最好不要针对个人……如果一定要涉及个人,最好用语含蓄一些,委婉一些。遵循了这样的“稳健”原则,批评文章当然只能写得绵里藏针、含沙射影和似是而非了。(《人民日报》,2011年7月26日)

6.影片中虽然没有二人过多的感情戏,但是总会含沙射影地表现出两人的感情正在升温。(《东方今报》,2013年3月11日)

7.现在很多食品都在打食品与保健品的球,含沙射影地宣传(食品的保健)功效。(《广州日报》,2007年6月15日)

也有人只看到“射影”二字,便把“含沙射影”同“影射”(暗指某人某事)一词混为一谈。例如:

8.该片(按,指《超级经纪人》)的导演冯志强则透露,电影影射了很多娱乐圈黑幕,“绝对含沙射影,欢迎对号入座”。(《北京晨报》,2013年5月30日)

上一篇:“可罗雀”的是“门”不是“人” 下一篇:清风扑面,先声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