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看待CPI

时间:2022-09-12 03:51:54

客观分析看待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趋势,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当然不会被市场欢迎。

2007年我国CPI上涨了4.8%,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造成物价上涨有多方面因素: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年在低位运行,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因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也直接影响到国内价格上涨。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国务院公布的2008年工作重点之一。今年一月份CPI上涨7.1%,二月份上涨8.7%。三月份过去了,CPI有所回落,但仍达8.3%。一季度CPI的上涨幅度较大,对全年控制物价涨幅增加了难度。当前,大家特别是经济界对全年CPI上涨幅度都很关注。前不久,有媒体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了问卷调查,有90%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CPI上涨将超过5%,高于国家确定的4.8%的预期,大家都对中国存在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胀的风险而担忧。

在我国CPI上涨的同时,西方主要经济体的CPI也在创新高。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15%以上,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30―40%。据最新数据,德国2007年CPI同比上涨2.2%,是1994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法国今年一月份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为1992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英国一月份CPI同比上涨2.2%,涨幅为去年6月以来之最。欧盟统计局预计欧洲3月份通胀率为3.6%,美国一月份CPI上涨超过预期,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3%,创下2006年6月来最大升幅。目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普遍采用的是经济核心CPI评价体系(所谓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食品及能源类商品所占CPI的权重为18.6%,而我国这两类消费品所占权重达36%。以此衡量,如果我国采用欧美等经济体核心CPI评价体系来分析当前国内物价指数,今年一季度8%CPI涨幅将减去近一半,这种物价涨幅水平应当属于平稳可控的范围,没有脱离全球主要经济体CPI普遍上涨的大趋势。况且前几个月CPI较高上涨还有春节及百年不遇冰雪灾害等特殊因素。

综上分析,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物价上涨,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断难独善其身。虽然,中国的产品供给总体是充足的,但是美元在下跌,国际粮价、原油价格以及原材料价格都大幅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压力下,中国的物价很难控制在前几年那样的低水平上。针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典型特征,应当看到,我国物价较大幅度上涨是当前在整个经济处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下,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动而导致的价格上涨,仍然属于温和型、结构性上涨,远没有达到一些外国机构、专家、学者预言的中国将出现全面通货膨胀的程度。从另一个角度看,物价总体适度上涨是经济运行规律,价格有涨有跌是市场竞争应有之义,物价涨跌变动,是市场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国内外市场的一种常态。所以,在总体上推动经济发展,从长远上稳定物价,既要高度关注物价涨幅,又不可过度担忧。毕竟,中国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抗通胀的能力大为增强,广大群众承受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我们有几十年积累的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国家调控市场供求的措施也趋于成熟,只要坚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实事求是地权衡利弊,区别对待各种复杂经济现象,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适时地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手段在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就有可能把CPI控制在预期的水平上。

上一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篇:关于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