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12 03:06:18

湿性愈合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湿性愈合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50例,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及湿性愈合方法治疗。结果 50例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伤口均痊愈。结论 湿性愈合方法与新型敷料在Ⅲ、Ⅳ期压疮中的应用,能提高压疮的治愈率,达到治疗的理想效果 , 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值得普及和推行。

关键词: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压疮;治疗

Application of Moist Healing Concept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and Ⅳ Pressure Ulcers of Effect Observation

CHEN Lin,LI Xiao-qin,CHEN Hui,CHEN Hong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moist healing concept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and Ⅳ pressure sores. Methods Totally 50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and Ⅳ sacral rear pressure sore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 applied to wet heal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treated with the appropriate new dressing therapy Wet healing method. Results 50 cases with stage Ⅲ, Ⅳ pressure ulcers were recovere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ist healing concept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and Ⅳ pressure sores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and mental pressur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promoting.

Key words:Moist healing;New dressing;Pressure sores;Application

压疮创面的愈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Ⅲ、Ⅳ难愈性创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最佳治疗方法一直在探索中。18世纪后到20世纪60年代前伤口护理的干性愈合理论为伤口护理的主导理论,Ⅲ、Ⅳ期的压疮干性方法处理棘手,花费高,效果差;常需要手术清除坏死组织、代蒂皮瓣转移、植皮等等,往往这些方式同样会有皮瓣坏死植皮失败。直到 1962年Winter [1]提出了伤口湿性愈合学说。我国开展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培训虽已有数年历史[2],湿性愈合理念与新型敷料也用于各种急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我院从2008开始培养了一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开始应用湿性愈合方法处理慢性难愈性伤口。2011年12月~2014年5月,笔者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封闭敷料为全院诊治了骶尾部Ⅲ、Ⅳ期压疮50例,效果良好,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Ⅲ、Ⅳ期的压疮患者50例,其中颈脊髓损伤四肢瘫14例,脊柱结核双下肢瘫8例,腰椎骨折截瘫18,脑梗塞四肢不全瘫5例,老年痴呆2例,脑外伤2例,胸外伤1例。年龄22~80岁。压疮部位均在骶尾部;压疮分期:Ⅲ期21例、Ⅳ期29例,伤口分期:黑期8例,黄期11例,混合伤口31例;压疮伤口大小3×5×2cm~10×15×6cm,清创后达骨骼的压疮18例,治疗周期20d~159d。其中1例出院后跟踪到养老院治疗60d;1例出院后跟踪到家里治疗共159d。

1.2方法

1.2.1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 评估全身情况,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翻身减压,。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疏导。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到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

1.2.2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 自W inter提出创面湿性疗法的理论即 “用不同特性的敷料溶解痂皮和坏死组织, 形成湿润环境, 可加速伤口愈合以来[3],众多的研究证实了“湿性愈合”有利于创面的愈合[3-4],伤口快速愈合有赖于伤口在一种清洁、湿润、能防止细菌污染的环境中生长,而理想的伤口敷料必须具有能够保持创面湿润、不粘创面,更换敷料时不会加重或造成伤口新的损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防止细菌感染的优势[5]。针对Ⅲ、Ⅳ期压疮伤口的特点,运用湿性愈合的理念,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进行治疗。

1.2.3换药方法 评估压疮伤口局部的渗液量、坏死组织性质、是否感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及换药方法。本观察的敷料选用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的敷料换药:①伤口渗液少量需要清创期及肉芽期选择水凝胶(商品名德湿洁)换药,1~2d更换1次;②伤口渗液多的清创期、肉芽期、有腔隙、有潜行伤口选择藻酸盐(商品名德湿康)换药,1~2d更换1次;③细菌培养有感染者选择银离子(商品名德湿银)换药,可与水凝胶、藻酸盐合用,1~2d更换1次;④创面

1.3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为:①痊愈:创面完全愈合,上皮覆盖;②好转:创面干净,渗出液减少,肉芽生长良好,创面日渐缩小;③无效:创面无肉芽组织生长,亦无缩小[6]。

2 结果

通过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敷料的应用,50例50处骶尾部Ⅲ、Ⅳ期压疮经过20~159d的精心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3.1湿性愈合治疗方法在压疮伤口中应用的重要性 压疮一旦形成,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还会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毋庸置疑, 伤口处理的理念与伤口敷料的选用是最关键的因素。1972年,Roveeti提出“湿性创面愈合”理论[7],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湿性愈合理论和密闭敷料(新的伤口护理敷料),并用之于临床。湿性愈合环境具有以下优点。

3.1.1湿性愈合有利于压疮局部组织自溶 利于坏死组织水合释放各类蛋白溶解酶,蛋白溶解酶又将坏死组织水解达到自溶性清创的效果。

3.1.2湿性环境促进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①湿润环境下,封闭伤口的渗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含量高于开放伤口,这些渗液对伤口起到“自身滋养的作用”;②渗液中的纤维蛋白本身又可作为某些炎性细胞的趋化因子,激活生长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并提高其活性;③湿润的伤口能维持创缘到伤口中央正常的电梯度促进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

3.1.3湿润环境促进免疫细胞活性及功能增强;加快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降低感染几率;湿性敷料创面感染率2.6%,传统创面处理下(干性)7.1%[8]。

3.1.4湿性无菌密闭愈合环境能有效地维持局部创面微循环的低氧、微酸状态:低氧下,血管形成加速,创面的供血、供氧增加,从而又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低氧微酸环境,可刺激毛细血管增生和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并抑制创面的细菌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8 ]。3.1.5湿润环境减少频繁更换敷料;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敷料不与新生肉芽粘连避免更换时再次损伤。

3.2敷料和创面用药是湿性治疗的关键

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9]。文献报道结果显示湿性敷料可显著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6-10]。其优点:①德湿洁,是含和不溶于水的聚合物。能够补充创口水分,溶解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新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保护伤口,不与伤口粘连,在伤口中可保留7d,减少更换次数;②德湿康(藻酸盐),吸收渗液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7~20倍,形成凝胶覆盖伤口,移除时不损伤伤口;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自溶清创,顺应伤口轮廓;有效控制渗液延长更换敷料的时间;与渗液接触后发生Na-Ca离子交换,Ca离子释放到创面参与止血;还可吸收并将深层的细菌和细胞残屑紧锁在凝胶内达到有效并快速清创的作用[11];③德湿银:它具有广谱抗菌功能,30min快速杀灭细菌,控制细菌生长,改善伤口炎症、感染症状,杀菌效力保持3~7d;④易孚(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与泡沫、薄膜敷料合用;⑤德湿肤:有极高的吸收性能,垂直吸收渗液,吸收后将渗液锁定在伤口大小的泡沫内,能够在吸附分泌物的同时保持创面的湿润 ,防止粘连。本观察常与水凝胶或易孚合用效果良好;⑥德湿可:它能吸收少量渗液,内层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及上皮生长;当水胶体变白变软发泡时给予更换,使用期间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若有浸渍,应立即停用改为泡沫敷料。这些敷料对Ⅲ、Ⅳ期压疮的清创、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及上皮生长各个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伤口干性愈合的弊端 传统的压疮治疗以干性愈合为主。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在我国医疗界尚存争议[12]。2004年赖少燕等报道;Ⅲ期压疮采取聚维酮涂于创面1mm,暴露疗法换药,1次/2h,Ⅳ期压疮涂2mm敷料包扎,换药,2次/d。但是传统伤口干性愈合创面局部脱水,形成结痂,阻碍上皮细胞爬行;且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敷料与创面新生组织相连,更换时造成2次损伤创及疼痛;更换频繁,创面局部温度下降,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创面与外界无屏障,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而湿性创面可保护肉芽颗粒;不易形成痂皮,减少疤痕;细胞只会游泳不会飞,湿性环境有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位,加快愈合;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少疼痛。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压疮等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这给慢性伤口、压疮伤口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本组难愈性Ⅲ、Ⅳ期压疮已不再使用手术室清创、带l皮瓣转位、植皮等传统方法治疗。均使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封闭敷料完全治愈。使用湿性敷料符合成本效益原则[14];据相关文献报道,应用湿性愈合治疗各期压疮的换药费用与以往传统治疗的费用相当[6]。减少换药次数,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缩短压疮疗程,反而降低了治疗费用,达到治疗的理想效果,进而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家庭、社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和医院的资源耗费。

参考文献:

[1]Winter GD.Formation of the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zation of superfi 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J].Nature,1962,193(8):293-294.

[2]廖灯彬,王琴,宁宁.从无到有到专业、中国内地伤口护理的发展[J].华西医学,2014,29(9):1601-1602.

[3]Schwarts Re,Reys M,Kood ie L,et al. Multipotentprogen itorcells from bonem arrow diffentiate in to function alhepatocyte-l ikecells [J]. J Clin Invest, 2002, 109( 10) : 1291-1302.

[4]Eriksson E,Vranckx J. Wetwound healing: fromlaboratory to patien ts to gene therapy[J] . Am J surg,2004,188 (1A Supp le):36-41.

[5]Brett DW. A review of Moisture-Contro IDressings in wound Care[J].Journal of woi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ing.2006,33(Suppl 6):S3-S8.

[6]刘燕平,赵超男,周淑青,等.应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2003,9(10):621-622.

[7]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0:17.

[8]蒋其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53-54.

[9]Keryln C. Wound care manualD. Osboene Park[M].5th Edition.Westrm Australia: The Silver Chain Foundation,2005:45-55,82-93.

[10]陶岚,李锐.应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和治疗压疮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295.

[11]Puma SK,Babu M,Colleen based dressinss;a nwiew[J].Bums,2000,26(1):54.

[12]赖少燕,侯明菊,马连英,等.聚维酮碘治疗老年糖尿病压疮疗效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1-22.

[13]冯 玉,王 艳,蒋运兰.湿性愈合理念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13,(2):7-8.

[14]张晓琳,蔡鑫,丁秀红.湿性愈合治疗压疮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300-301.编辑/冯焱

上一篇: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机制及不良反应 下一篇: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