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时间:2022-09-12 02:57:23

注重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在教学实践和评价上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关键词】审美情趣实践提高素质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抹煞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强化语文课程和政治因素,还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削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注重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只注重无休止地做题、操练,不注重体会课文中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只注重烦琐地分析课文。不注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只注重僵化的标准答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要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把语文课程等同于思想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程看成是纯技术训练的课程。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是把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步进行,也就是说,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是说,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靠的是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即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为什么主要依赖语文实践,怎样进行语文实践呢?这是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做出了科学的论述。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向认识提出了课题,而且给认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对认识成果的应用和发展也离不开实践。

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使用计算机能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如果我们的教师只在课堂上讲计算机的组成,讲计算机的使用程序。不让学生亲自对计算机操作,学生到什么时候才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呢?掌握任何一种工具,主要靠反复实践。作为一种极为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语文,要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就更须反复的实践。

有一位教育家讲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其他的活动更复杂。任何语文技能都必须具备正确、熟练的特点。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二、从心理学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是技能与技巧

技能是一种顺利完成任务的活动方式,这种方式是经过练习形成的。其方式越完善,技能的水平就越高。技能的水平越高,其中自动化成分就越多,技能的效率也就越高;高效率的高自动化的技能就是技巧。技巧是技能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一种表现,它以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的灵活性为特征,是技能的进一步精炼化,并富有艺术性。

技巧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技能学习中是很重要的,通过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基本途径,形成语言能力的技能与技巧。

三、语文能力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能力构成成分和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

(一)构成语文能力的知识成分复杂,同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比,语文能力表现为发音和写字技能。语文涉及文与道的问题,语文学科离开“道”无法学“文”,但其他学科一般只学“道”不学“文”。

(二)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主要表现为语感。这些能力主要通过他人示范,儿童观察、模仿和感悟而形成习惯。学生能熟练听说读写,但未必清楚地意识到支配语言技能的句法规则,只要别人都听得懂,都这么说,就得承认它是正确的。

(三)构成语文能力和概念与规则具有模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词句章法中的概念往往难以精确其定义。

(四)语文学习含有大量机械成分。如学习字词句以及文章内容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机械记忆。

所以说,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这种语言现象,研究语言的人可以从理论上做出一些解释,学习语言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从理论上掌握这些。学生学习语言现象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能力也相应增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要强调“文道统一”;二要强调实践;三要强调语感;四要强调朗读、背诵。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具有复杂性,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没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语文教学有所落后,没有把握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所决定的,学生通过读书去理解,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味、情、神,理解也就到位了。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知其情、明其理,达到了会读和读懂的目的,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语文教师不要再去繁琐、枯燥地分析,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培养情感,发挥想象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实践过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作者,我们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从源头抓起,要不断地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砥柱中流的中坚力量,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上一篇:“我想写我喜欢的寒假作业” 下一篇:浅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