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

时间:2022-09-12 02:42:14

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

(安徽合肥炮兵学院,安徽 合肥230031)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31-01

摘要:开发学生课程资源,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重要途径及内在要求。开发学生课程资源,既能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丰富多彩的案例库、经验汇编以及素材库等,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有效互补、共同提高,更好地达成课程目的。本文从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原则、主体、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五个部分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学生课程资源;开发设计

所谓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自身具备的、可以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有效因素。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技能、活动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1]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不但有助于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快推进院校课程资源建设,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更富有创造性。因此,大力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个性化领军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发目的

(一)获取物化成果。结合教学及课外活动,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经验,并进行采集制作,形成物化形式的开发成果。如各种类型的教材、案例库、经验汇编、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料及其它素材等。

(二)达成课程目标。开发即利用,其最终成果不是对现有教材、其它资料的补充完善,而是在开发学生课程资源这一过程中,使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到有效互补,相互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开发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学生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必须坚持经济性原则,不盲目将其拔高放大,要克服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就是重新编写教材的误区,要克服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就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误区,立足现有条件,获取有价值的学生课程资源。

(二)实用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统筹协调,紧密协作。因此,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一定要贴近教学实际,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什么有用就开发什么,什么急需就开发什么,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只为了开发而开发,忘记了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本义。

(三)适度性原则。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平时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工作时间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而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又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挤占一些业余时间。因此,必须处理好正常教学与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关系,让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而不能与正常教学抢时间、争人员。

三、开发主体

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主体按照其载体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构主体与个人主体。机构主体是指具有一定职能的单位或行政部门,既可以是院校,也可以是政府教育部门。个人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民事能力的个人,既可以是教学管理人员、学科专家、教师、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学生本人。但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属教学工作范畴,而且其专业性的强弱直接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所以,其个人主体主要由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及技术人员组成。

四、开发流程

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其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模块,彼此交叉,各自形成闭合的回路。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五、注意事项

(一)要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在教学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紧紧依靠学生、始终尊重学生”的原则,与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

(二)要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将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纳入到正常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有教学,就有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将其常态化;二是要将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纳入到评先创优活动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三)要组建项目组协同开发。团队协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合作化程度也就日益提高。在目前教师队伍整体信息能力偏弱、个体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采取组建项目组进行协同开发学生课程资源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邓永涛,周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9(73-75)。

上一篇:浅谈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下一篇:浅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