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12 12:05:44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指出了课堂教学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存在的不足,探索了对学生进行小组跟踪全面辅导的课外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34-01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入学英语成绩相差悬殊,程度参差不齐,这一点使统一授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2.每位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能力强弱不等,需要有针对性地弥补和提高。

3.班型一般较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中不能做到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4.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在课内很难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操练。

5.学生课外自学缺乏有效的指导。

6.语言为社会生活服务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并随之不断地更新变化,新的语言材料、与时代相呼应的大量阅读材料应作为单一的材的必要补充,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一点在紧张的课内教学进度的制约下很难实现。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7.课外实践活动一般仅限于英语角和比重极小的课前演说口语竞赛,还远未达到普及、经常、深入、规范。这种现状极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的良好习惯。

为了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长期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力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行帮助,分组跟踪全面辅导方法是其中之一。

二、分组跟踪全面辅导方法的目的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去语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需大量的实际操练来把知识化为能力。因此外语课对课外活动的依赖性很大,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持久、科学地进行课外自学自练来配合课内教学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分组跟踪全面辅导方法正是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三、分组跟踪全面辅导方法的具体步骤

1.以综合水平测试成绩为基础,以学生自我总结评估为参考,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衡量标准,师生共同对每一位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语法、词汇两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以便学生对自身的薄弱环节有明确认识,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困难了如指掌。

2.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自身的兴趣,师生共同制定每一位学生的课外自学计划。计划应包括学习进度、方法、材料选择、操练安排。

3.根据自学计划内容,将情况近似的学生编为学习小组以便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助共学。

4.以宿舍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练习以便锻炼能力、巩固知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5.师生共同制定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意向表,以确保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有足够的机会在课堂上就程度较低的问题进行回答,以展示其学习的成效,增强信心;基础较强的同学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并就专题语法知识进行初步讲解,在写作、阅读、听说方面展示其较强的实力。以起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意向表也可以帮助教师平衡小组间课堂被提问次数,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有均等的机会。按不同层次布置课后作业也有利于适应学生的水平差距,使得课外自学与课内教学相联系。

6.教师根据情况参与和检查,其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参加小组讨论、协助筹备实践活动和参观实践活动(如宿舍生活英语周、国际国内新闻介绍、每日天气预报、英语板报、英语周末谈心交友座谈会、英语学习经验专题报告会、英语文艺演出、英语小品戏剧周、优秀英文作品介绍、英语优秀作文日记展评、英文电影放映讲评周等)及时提出设想和意见。

四、分组跟踪全面辅导方法的成效

1.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为学习效果提供了保障。

2.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使许多对英语学习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改变了放弃英语的想法反而坚定了学习英语的决心。

3.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集体观念的加强,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可以得到帮助,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社会化人格的形成和同学间的团结。

4.教师接见答疑提供了个别辅导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得到有的放矢的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就生活、心理、学习、思想等方面问题同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师生间的理解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有利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一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角度被称为分组跟踪全面辅导方法,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即为分组自学全面提高方法,这样学生被放在了主人翁地位,学生的特点、需求、意愿得以充分考虑。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被强化,其创造性,主动性被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相春艳,焦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探讨[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广播体操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