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6 07:35:57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辽宁省的中职师资队伍建设虽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出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未来的管理策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辽宁省 中等职业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77-02

为了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战略性选择。近年来,辽宁省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较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总体上还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缺乏领军型人才等突出问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一、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总量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显示,2007年中等职业在校生为5.7万人,专任教师有2.3万人,生师比为19.3:1,2008年中等职业在校生为5.66万人,专任教师有2.25万人,生师比为17.2:1,2009年中等职业在校生为5.57万人,专任教师有2.23万人,生师比为17.1:1,2010年中等职业在校生为5.37万人,专任教师有2.16万人,生师比为17.2:1。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0年,辽宁省中职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都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学生数量的降幅比较明显,生师的比例不断降低,教师资源得到明显合理化改善。

(二)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结构

1.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

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次结构,同时青年教师居多,老年教师比例较小,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50%左右,36~45岁的教师比例为32%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是整个师资队伍中的中青年骨干力量,46岁以上的教师比例为15%。

2.教师的学历结构

近几年来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87.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而全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83.3%。通过对比发现,2010年辽宁省中职院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水平的专业教师高于全国本科以上的平均水平,但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比重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具有博士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

3.教师的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梯队状况。2010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中级职称的,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6.11%,低于全国的40.40%;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2.45%,高于全国的21.19%;初级职称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比重逐步下降并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4.兼职教师比例

2010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职工总数为32736人,其中兼职教师有3257人,占总人数的9.95%。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比较好的省份与城市,如福建、重庆、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等的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9.01%、18.92%、15.3%、14.18%、10.52%、10.52%、10.45%,辽宁省在此方面略低。

二、目前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暂不能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从近四年的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的数据来看,在2007年比例为19.3:1,2008年为17.2:1,2009年为17.1:1,2010年略有上升,为17.2:1,虽然总体上看,辽宁省的生师比情况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与我国平均生师比(16:1)的数量相比还比较高。学生获得的平均教师资源还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从生师比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每名专任教师要面对过多的学生,将会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科研质量。

(二)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从2010年辽宁省中职教师的学历水平情况可以看出,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12人,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教师的共有1044人,但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4.82%,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共有18020人,占教师总数的82.25%,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有2834人,占教师总数的12.93%。

(三)职称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

从2010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来看,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45%,副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0.97%,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30.11%,初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24.47%,无职称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97%。可以看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还比较少,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比较多,分别占了30%左右,初级职称的人数占据了24.27%,比重比较大。可见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中初、中职称教师所占比例比较大,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

三、加强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政府要扶持校企合作政策上加大力度

对于积极参与学校建设与办学的企业,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同时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与中心,对于这方面的投入,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实现政府、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同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专业实践训练的校企合作与交流机制,使教师到企业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再次,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实施办法,遴选一批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每年选派大量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优化教师结构,要以教师梯队建设为中心,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有合理的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教师团队结构的师资队伍。其次,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专兼职比例结构。教师岗位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逐步符合国家的岗位设置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以上,逐步提高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专业教师数(含实习指导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55%,其中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专业教师数的30%。

(三)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

1.严把“双师型”教师的引入

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扩大中等职业学校设立一些高端技能师的岗位,专门投入“双师型”教师引进的经费,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任教。

2.与企业合作创造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到主动与企业联系,为企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的兴趣,力求与企业形成教科研联盟,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的一线参加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四)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寻求个人职业发展途径

1.制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是教师的根本。所以教师要制定出实践技能的提升计划。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熟悉企业管理与运行流程。教师要在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中制定具体的计划,促进自己对市场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

2.积极参加企业兼职。教师到企业兼职工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而且可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要主动寻找能深入企业学习与定期工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专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0):5-6.

[2]高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46-48.

上一篇:浅析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