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的绿色长廊

时间:2022-09-12 11:00:50

林芝的绿色长廊

从拉萨出发逆拉萨河东行90 多公里,就到了拉萨和林芝的交界点米拉山。米拉山是拉萨河谷东面尽头的屏障,海拔5020 米,山顶长年有雪。米拉山以东,从地理上来说,就进入到了藏东峡谷地带,行政区划上,属林芝地区。

米拉山往东,在下山途中,经过不算大却是十分著名的邦杰塘草原,这里的海拔虽然在4500 米左右,但因为沿雅鲁藏布江峡谷进到林芝地区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浸漫,牧草长势良好,是优良的高山牧场。这里不仅牧草肥美,风光无限,还有水质优良的温泉,牧民喜欢把牛羊赶到泉边喝水,据说喝了这种泉水的牛羊肉质鲜嫩,没有膻味。旧时贵族和寺院多从此处索取畜牧产品,供自己食用。所以邦杰塘草原的名气很大,是拉萨周边为数不多的优良牧场之一。下到山脚,感觉就和山的另一面大不一样。视野里出现了灌木,空气也开始湿润起来。一条溪流,不经意地出现在公路旁,这就是秀美绝伦的尼洋河真正的源头之水,也意味着进入了尼洋河的河谷,虽然在这里它显得过于狭窄。

尼洋河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河,传说中是神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它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又称娘曲。发源于米拉山,一条细流由西向东,水流越来越宽,不仅形成了一条大河,同时也造就了尼洋河谷地。在全长300 余公里的流域,绝大多数地段被葱翠的山林簇拥,被五彩的植被点缀,仿佛一个童话世界。

工布江达县位于青藏高原著名的山脉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麓,处在尼洋河上游地区,从米拉山到工布江达县城,虽然路途不算远,但著名的景点不少。有太昭古城、唐蕃古道、甘丹村泥石流遗址等。

太昭古城原名江达,距拉萨仅200多公里,是川藏古道及青藏古道中路、东路的交汇点( 所以这里又称为唐番古道驿站),也是一个重要的驿站,早在唐代就是的重要城镇之一,元朝即开始设立驿站,清朝末年清政府在此设县,史书记载,“江达乃咽喉重地,驻扎官兵防守”,“江达设守备一员,兵120名”。清末,四川将军赵尔丰入藏行至此,慈禧太后因镇压辛亥革命,下令赵尔丰返回内地,于是赵尔丰奉“太后昭书”返回,由此得名“太昭”。

太昭古城轮廓尚在,可依稀得见当初的规模,当年这里店铺林立,市镇繁华,藏、汉、回等民族的商贾云集,就连尼泊尔、印度的商人也是常来常往。这里既是经济重镇,也是交通要道,直到20 世纪上半叶,这里仍不失为巨镇。尼洋河上数百年前修建的大桥遗址还在,弯弯曲曲的唐番古道与川藏公路隔河相望。徜徉在残存的碑文和先人的墓地之间,不禁让人产生思古之情。

甘丹村的泥石流遗址就在公路近旁,对于许多人来说,能够亲眼目睹泥水将巨石从山上冲下来后的形状,也算不易,满地的石头呈浑圆状,它们全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被磨平了棱角的。走在这些巨石上,无法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才能使它们运动起来。

工布江达县城坐落在尼洋河的北岸,应该是一座新城。每到夏季,纷纷洒洒的雨便开始在尼洋河两岸飘洒。深翠如黛的青山上便开始生长出各色野生菌类。进山采摘使当地的人们显得分外忙碌起来。一时间,县城的街道两旁摆满各式家什,里面装的全是刚采的野生菌类。松茸、青冈菌、猴头菌或鸡枞菌,不一而足,向过往人们销售。价格也不是很贵,关键是这些菌类都是山林里自然生长的,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有机食品。当地的人们还把大量的野生菌类晾干,成袋包装,既在本地铺子里卖,也销往外地。尤其是冬春季,新鲜的野山菌没有了,但这些散发着山野清香的干菇同样受人欢迎。随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东西的价格也是逐年攀升。在工布江达,可以见到当地人穿的工布衣服,和拉萨及其他藏区的藏装不一样。这种衣服叫“果秀”,是套头式长坎肩,无缝接,以当地产的织物为原料,也有用一种叫羚牛的动物的皮做这种衣服的,这种动物的皮毛金黄,间杂墨色,有良好的防水保暖功能。现在强调野生动物保护,用动物皮毛做衣服逐渐少了。

从工布江达出来,有两处重要景点,一个是阿沛庄园,一个是秀巴千年古堡。阿沛庄园的历史古老,公元7 世纪,吐蕃第七代首领被杀,他的两个儿子逃到这里,为寻安身之地,向天祈祷之后,射出一枝箭,箭就落在现在的阿沛庄园。射箭的王子脱口说出“阿沛”,意思是命运安排。于是在此修建山庄。到了17 世纪,这里分封给了贵族阿沛家族,阿沛家族以世袭贵族身份在此定居。现存的阿沛庄园建于19 世纪初,大部分房屋已经损毁,只有少量的建筑物。阿沛庄园坐落在工布江达县峡龙乡阿沛村,距县城8 公里,紧邻318 国道。庄园在尼洋河畔的一片台地上,临水望山,水清山黛,风光旖旎。

和平解放后,阿沛?副主席将庄园献给了国家,现已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有许多古堡,但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堡群在工布江达县境内有三处,一处在位于巴河镇秀巴村;一处在巴松湖风景区的雪卡村,有4 座古堡;另一处是在娘蒲乡的下巴塘,也有4 座古堡。

散布在藏区的古堡很多,其来历也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烽火台,有的说是当年吐蕃王征战时,每占领一地,便修建石堡,是统治权的标志。这些古堡造型别致,有6 角形、8 角形、12 角形不等。

古堡的单体面积很小,底层的空间也不过十余平方,但却建得很高,一般都有数10 米,显示了古代人们把握建筑平衡的高超技巧。

秀巴古堡群在去林芝的公路旁,距318 国道约300 米左右,5 座古堡如一柄柄利剑直刺长空。据考证,秀巴古堡有1000 多年的历史,建筑材料以片石为主,辅以少量木料。

快到林芝,尼洋河变得宽阔起来,这是一条美轮美奂的河流。除了夏季大雨,河水略显混浊外,基本上清澈无比。尤其是秋冬时节,河水湛蓝,一路倒映着白云青山,宛然舒缓。河流时而隐进丛林,时而漫过平原。自然倒伏河中的古树,被多情的河水轻柔地抚慰,仿佛讲述一个关于生与死的童话。

进到林芝之前,还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就是错高湖。这个湖在距318国道47公里的高山峡谷中,长15公里、宽3公里,总面积3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538米。湖水的平均深度约有60多米,湖面碧波如镜,其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每到春季,湖区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倒影湖中,景色宜人;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火红的枫叶在碧蓝的天空下折射出灿烂的阳光,倒影在湖面,美不胜收。湖心有一小岛,小岛上有千年古寺错宗工巴寺,寺庙共有三层,主供强巴(弥勒)佛,是有名的宁玛派寺庙,每年来此处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岛上还长有一株奇树―桃抱松,松树和桃树同根生长。岛上怪石林立、古树参天,为错高湖更增添了姿色。错高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在一块大石上有一宽约20厘米,深约40厘米的小洞,洞中有一圆形突出的石头,相传在此求子甚为灵验。当地人还说,每年藏历4月15日,在湖的西岸,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会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这是当年格萨尔王在此试箭,众人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每年藏历1月15日或藏历4月15日信众都会来此转湖朝圣,同时举行盛大的转湖节,更为圣湖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与魅力。

此外,这里还是特有的藏香猪的原产地。藏香猪一般为放养,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香猪在松柏树下刨食植物的根茎。藏香猪的体格较小,其肉质密实鲜美。当地人一般将成年猪宰杀之后,挂在灶前用柴烟熏制,食用时再行加工。藏香猪虽然在全藏各地均有分布,但错高湖区人们坚称这里的藏香猪最为正宗,其他地方的藏香猪多少有些变种。

八一镇距林芝县10余公里。原来这里是尼洋河畔一个巨大的荒滩,全是鹅卵石。后来这里有了驻军,人们便将此地称作“八一”。但部队住在山上,滩地上只有几家企业单位。直到上个世纪末,林芝地区恢复成立,行署所在地设在这里,随之开始大规模兴建,在对口支援下,这里已建成了一个颇有林区特色的绿色高原小城。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水景,一条人工河贯城而过,两岸店铺林立,学校、医院、市场、住宅区等城市设施一应俱全。城市的南缘是绿水长流的尼洋河主河道,北缘是连接成都和拉萨的318国道,满目是青山白云,这里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甚至一些世居拉萨的老人们也开始思谋着在这里购房安度晚年。

巨柏,又称雅鲁藏布江柏木,特产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藏语又称为“桂辛秀巴”。

在林芝县巴结村的“天然森林公园――世界巨柏王保护区”内,是巨柏最为集中,生长最为良好的巨柏纯林。在面积为130多亩的山坡上,散布生长着数百棵千年古柏,平均单株体积33.9立方米,平均高44米,平均胸径158厘米。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446厘米,树高46米,树冠投影占地一亩有余。经测算,该树已达2000至2500年之久,被当地人称为神树而加以保护和崇拜。这片古巨柏林,记录了几千年的自然历史,对人们开展千年来的植物、气候、地理、地质、水文、空气污染及人类活动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古柏林在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是圣地,传说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沃的生命树即是古柏,所以林中那些最大最古老的树身上总是缠挂着风马,树林中还到处是玛尼堆,常有信徒远道前来朝拜。

另外,在八一镇东南方向的帮纳村内有一棵古桑树,被称为“古桑树王”。

据年轮推算,已有1600多年的树龄。当地群众称之为“布欧色薪”,意为“雄桑树”,将其视为吉祥物。

雅鲁藏布,古代藏文称“央恰布藏布”,意思是“从上部高坡流下来的水”。雅鲁藏布江作为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它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峡谷东进,在林芝米林县境内,急剧拐弯,横切喜马拉雅大山,转向南流,进入印度,经孟加拉,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汇流之处在林芝县与米林县交界的羌纳地方。尼洋河从相对狭窄的工布江达河谷流出后,河面豁然开阔,一路东行到林芝后往南,注入雅鲁藏布江。江水浑黄,河水清澈,形成清浊分明的奇观。在两水汇流处,水流平缓,沙洲和绿洲星罗棋布。绿洲之上,柳树成荫,星星点点的牛羊徜徉在绿水青山之间,台地上,蛰伏的村舍冒出缕缕炊烟,一派世外桃源。

装点林芝春色的,首先是桃花。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尼洋河啊尼洋河,两岸桃花红似火”。林芝的桃树树干高大,花朵繁茂,花色亮丽。每到春天,随处可见粉色的桃花浸染满山的青绿,和远处晶莹的雪山交相辉映。秋天,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既是观赏物,吃起来酸甜可口,桃味也很浓。当地人每到秋天,都会采集些野桃,制作成桃干,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美味干果。在林芝县城东南方约5公里处,有一片天然桃林,人们称为桃花沟,桃花沟桃林总面积有1000多亩,三面环山,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终年碧绿苍翠,涧有流水,清澈见底。沟内野桃树漫山遍野。桃花盛开时节,蜂蝶群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踏青游春的绝佳去处。

林芝地区又称工布,是苯教的发源地之一。当年,佛苯相争时最先出来反对佛教的是工布地区的苯教徒阿穷杰博。工布地区的苯教徒均视他为大英雄,该地区的神山均和他有关系。传说,莲花生大师进藏并挑战苯教时,和工布地区苯教首领阿穷杰博比试法力。莲花生大师调集狂风试图将达雅江与尼洋河的村庄和树木一扫而光,阿穷杰博比为了保住村庄和树木,用巨石压住树木,致使这一带的树梢都是歪斜的。

著名的苯日神山位于林芝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八一镇南侧雅鲁藏布江北岸,是苯教在藏东南部的中心。苯日神山上遗有大石、神鸟、神水、石刻、天梯等遗迹。其中,天梯就是一棵位于苯日神山山腰处的巨木,该树常被雾气缭绕,仿佛高耸入云,是传说之中通天之树、当地百姓将早夭的孩童装入箱内,置放于该树众多的分杈之间,称为树葬,认为这样可以使灵魂更易于升天。

苯教信徒视苯日山为神山之王、苯教圣地,每年都有信徒前来转山朝拜。

林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包括林芝县排龙乡、米林县派乡及墨脱县一带,这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拐弯、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热带和亚热带原始森林等,构成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壮美非凡的自然景观;门巴族、珞巴族的民俗风情和林芝地区人们独特的生活习俗也是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从林芝县出去10多公里,是景色撼人心魄的色季拉山口,人们来到这里,总会停下车,下来感受林海醉人的山风。举目四望,林海依山峦起伏,云拂苍林,雾绕枯木,近旁古树参天,耳畔松涛阵阵,头顶上的树挂如纱如梦,把人完全带进了一个自然的王国。

在林木掩映的公路上穿行,透过树隙可以看到谷地里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工布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这种石木结构的两层房屋用料上基本是石木各半。下半截是石头垒筑,上半截是木料搭建,屋顶用木片覆盖。在房子的周围,有用木板和荆棘在草地上围成的不规则的围栏,这些房屋和围栏以及在围栏里活动的牛羊如田园牧歌的音符,和远处连绵的雪峰遥相呼应,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如果时机得当,运气又好的话,“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都会在这个路段向你展示它们美丽的姿容,这是一幅人世间少有的景象,这幅宏大的美景一直延伸到林芝的王牌重镇鲁朗。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林芝以东,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鲁朗镇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里是典型的高原山地草甸,狭长的草甸地带两侧青山环绕,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著名的“鲁朗林海”景观。中间是长约15公里,宽约1公里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邦锦花、草梅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勾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除了山腰的松树青绿不凋,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着满天的红霞。

远处,皑皑白雪宛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一边咀嚼着青草,一边嬉戏追逐。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野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如同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鲁朗不光有风花雪月、翠木万千,更有著名的石锅鸡。

鲁朗的石锅,源自珞巴族,据说,这种锅的材质是珞巴人不避艰险,深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绝壁,开凿的岩石料。这种岩石软硬适度,导热均匀,做成石锅用来煮饭烧菜,味道出奇的好。随着现代社会人流和物流的交流加快,珞巴族的石锅越来越被外人关注,拉萨甚至内地的游人到此,也常会不辞劳顿背个珞巴石锅回家。当地人所开的饭馆里,无一例外地都有石锅做的菜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石锅鸡了。鸡是当地产的藏鸡,这种鸡个头不是很大,善奔跑,甚至可以短距离飞翔,常栖身于矮小的松柏树上,以野果和植物茎叶及青稞等为食。这种鸡再加上当地山上的各种菌类,放在石锅里一起炖,自然是让人馋涎欲滴了。

这条绿色长廊的最后一站是波密。这里的景点很多,但恐怕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波密的雨。波密的雨纷纷扬扬,尤其是在漫长的春夏,润润的雨,柔媚的雨总是不停地飘洒。“波密”是藏语,意思是祖先。这雨仿佛就是祖先的抚慰,行走着的,千里万里的游子,在祖先无言的抚慰下,将会获得永世安宁。

上一篇:14座高峰:中国登山人的梦想与光荣 下一篇:藏医药的绿色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