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的藏野驴

时间:2022-08-13 05:33:14

奔跑中的藏野驴。崔力军/ 摄

2006 年的冬天,双湖地区的降雪较少,草地一片枯黄。每天下午吹起的大风掠过宽广的湖盆地区,撕扯着地面上低矮稀疏的植被,卷起一阵阵尘土。大部分的河流和湖泊都已冻结,地面也被冻得极为结实。我和双湖农牧局的昂玛和扎西,一行3 人,在这个冬天里驱车穿越了双湖北纬34 度以南的大部分区域,寻找并计数生活在那里的各种野生动物,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藏野驴。

藏野驴是双湖较为常见的动物,强壮、优雅,脸上看起来总是略带些好奇的样子,头颅硕大。夏勒博士在他的书中曾这样描写:“四肢和身体下侧,包括颈下方呈白色”,“在背脊部,一条深色条纹从鬃毛处一直延伸到尾端”,“有一簇黑色细丝状的毛”。我们常常在道路边就能观察到藏野驴。一两头雄性个体,静静站立,车辆经过时扭头凝视。或者是成群结队,10 只或20 只,奋力奔跑,从车前绕过去,起落的后蹄扬起一阵尘土。双湖的嘎措乡乡政府坐落在恰岗错旁,背靠而贫瘠的纳若山,而南边是一大片长势良好的紫花针茅草地。乡政府围墙外几百米处,总能看到两三群吃草嬉戏的藏野驴:它们散落在金黄色的草地上,在中午阳光造成的“热浪”中袅袅走动。乡政府西南面是28 个盐湖之一的孔孔茶卡。12 月份的时候,我们曾在湖边记录到很大一群的藏野驴,共有112 头个体。能在如此开阔的地方看到这样大型哺乳动物的聚群,是令人赞叹的景象,他们的列队奔跑更是气势不凡。听当地人说,藏野驴更大的聚群可达300-400 头呢。

然而,在外人看来壮观的藏野驴群,却是当地人十分头痛的事情。数量的增长正是藏野驴备受指责的原因之一。2003 年夏勒博士等人在双湖- 依布茶卡一带的调查表明,藏野驴的数量相比1993 年增长了一倍。在双湖北部的乡镇,牧户拥有的围栏数量非常少。虽然当地畜牧业冷季和暖季区分不是特别明显,但一般都预留一块良好的草地,供春季接羔育幼用。然而成群结队的藏野驴便是在冬季进入这些草场,逗留觅食,从一块草场转移到另一块。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都是当地人留给春季羊羔子的食物。马科的野驴相比野牦牛,消化食物的能力很差,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草料。夏勒博士的研究表明,藏野驴冬季和夏季的主要食物都是针茅属的植物,而这些也正是家养牦牛、山羊和绵羊的食物。因此藏野驴和家畜之间的食物竞争,就成了当地越来越明显的矛盾。

藏野驴的取食习惯也是它们被抱怨的原因。“宽阔门牙使它们能够咬下大片的禾本科植物”(夏勒,1998)。双湖的牧民说,藏野驴不仅吃地面上的草,还刨地面下的根。大群野驴结队奔跑时蹄子对草地的践踏,因其直观,也被广为抱怨。

正在觅食。 崔力军/摄

2003 年,阿里日土县的仁青旺加和10 名牧民向县人大正式提交《野驴对草场破坏极为严重,请林业局提出草场保护措施》议案,要求控制其数量。在双湖的邻县申扎的某村,牧户轮流用摩托车将野驴从村里的草场上驱赶出去,而这种驱赶仍在继续。双湖在几年前,也曾出现过在饮水处悬挂布条,驱赶野驴的行为。以上种种,揭示了对野生动物进行管理的需求。十多年前,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大量的猎杀,以及保护意识的薄弱。而今,随着政府以及民间机构对保护的不断投入,已经有效地制止了对羌塘野生动物的破坏。目前,动物种群数量的恢复,引发了新的矛盾――愈来愈多的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纠纷。于是,对于野生动物和其所在草原,我们需要在继续保护的同时,进一步考虑对野生动物的合理管理以及矛盾应对措施。

在考虑可能的管理措施时,有必要考察藏北羌塘这几十年的变化。30 年前,只在双湖南部有季节性的游牧。而如今,双湖定居着1 万人,放牧着40 万只绵羊,16 万只山羊,3 万头牦牛,0.6万匹马。同时,这片生长着低矮稀疏植物的土地还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等动物的栖息地。在双湖南部局部区域,野生动物已被赶出水草丰美的区域;在中部,它们正面临人类的竞争,已经建立的定居点和自然道路、将要建立的围栏稳步占领它们生活了千百年的草地;在北部,野生动物仍能自由漫步,然而这里的气候如此恶劣、植被如此稀疏,连适应能力最强的人类都没有去占用。

野生动物并不是贫瘠土地的特产,它们一样需要良好的草地。人口在增长,牲畜和野生动物也在增多,并已出现冲突。而牧人的生活,几乎完全依靠牲畜。值得庆幸的是,这里还是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草地尚未退化,仍生活着健康的野生动物种群,牧人仍能维持数量较多的牲畜。

从长远来看,保持这片土地的健康的根本方法是寻找替代性的收入,逐步减轻人类对草地的压力。壮美的自然,丰富的野生动物,是这片土地的财富。然而目前并未带来收益。在许多人眼中,这里仍是特殊的土地,其山川和动物有足够的吸引力。管理得当的旅游是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方式之一。

然而生态旅游的覆盖面毕竟有限,或许我们可以考虑“生态补偿”。2005年年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补偿办法(暂行)》,由自治区、地区、县三级财政负责补偿。目前补偿的范围是野牦牛、棕熊造成的直接损失,没有包括藏野驴、藏羚羊等动物在牧户草场上取食造成的间接损失。在非洲塞伦盖蒂,上个世纪70 年代即开始计算野生有蹄类动物在私人草场上取食造成的损失。至今,双湖除了嘎措乡仍保留体制,其余乡镇大部分完成了牲畜、草场的家庭承包。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从牧户的角度来看,野生动物就是在家庭草场上取食。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生态补偿”的提法预示着解决藏野驴与家畜草场竞争问题的一个前景。

双湖地域广阔,除南部的几个乡镇,均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内是“多功能利用区”,家畜和野生动物均有权利使用。而保护区外同样生活着数量不少的野生动物。如何协调牧民和野生动物的需要,则是牧民、政府和科学家需要共同努力的。我们相信,良好而明智的管理,可以带给羌塘和谐的景象――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和谐共处。

上一篇:“望果节”上的娱乐与体育活动 下一篇:活佛转世岂能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