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管理难点及规范措施

时间:2022-09-12 10:58:43

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管理难点及规范措施

假币收缴、鉴定工作是反假货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止假币流通的重要环节,加强和规范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可以有效遏制假币的泛滥,减少假币在市场中流通,直接降低群众误收假币而受的损失。管理好假币收缴、鉴定工作,是有效开展好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关键。

一、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自从《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基层金融机构在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也逐渐趋向规范化。各金融机构在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开展中,自律性明显增强,制度执行基本到位。人民银行授权的鉴定机构都能认真执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防止了截留或私自处理鉴定、收缴、没收的假币,杜绝了已收缴、没收的假币重新流入市场的情况。

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作为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主要管理和执行部门,在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中都起主导作用,由于处在的位置不同,使得在开展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民银行监督管理效果不理想。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反假货币政策的制订者,从总行到分支行对假币收缴、鉴定工作都非常重视。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制订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具体业务操作。但在开展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工作中,监督管理效果仍不够理想。

2、金融机构普遍疲于应付。金融机构都以经营业绩和盈利为首要目标,对假币收缴、鉴定工作普遍都应付了事。虽能按规定执行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相关制度,但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放松对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管理。

3、反假工作人员意识淡薄。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金融机构反假工作人员对假币收缴工作的都不予重视,有的没有进行系统的反假知识培训,反假知识有限,有的责任心不强,发现假币不按规定收缴,甚至退还给持币人。

4、金融机构人民币鉴定职能逐渐失效。目前各地被授予为假币鉴定机构的金融机构基本上没有人民币鉴定业务发生,大部分人民币鉴定业务都推向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鉴定职能逐渐失效。

三、造成上述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在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工作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人民银行监督管理措施强度不够。虽然人民银行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反假货币工作,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工作开展也较为积极,尤其在《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颁布后,人民银行在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处罚措施较难实施,造成部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仍对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不够重视。

2、金融机构重效益而轻服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日趋激烈,使的金融机构“重经营效益、轻服务管理”的思想也越来越严重。从各金融机构假币收缴情况来看,每季度收缴的假币数量极为有限,特别是乡镇等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更是少有上缴。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家金融机构对于假币收缴工作认识相当不够,柜面假币的收缴可有可无,也没有建立较好的假币收缴监督管理机制。而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能力有限,检查面不够宽,检查手段也缺乏,使得检查效果不明显。

3、对反假工作人员督促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检查监督不够,人民银行又没有出台相应的鼓励奖赏机制,使得反假工作人员对假币收缴、鉴定工作大多消极应付。发现假币,往往怕麻烦,对于柜面发现的假币有很多也只是当场退给持有人,有的怕得罪储户、流失存款,发现假币也不敢收缴。

4、金融机构鉴定职能流以形式。自《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颁布后,人民银行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支行级以上金融机构授权为假币鉴定机构,而假币比较泛滥的广大农村,却没有一家鉴定机构。被授权的国有商业银行也没有履行假币鉴定职责,一旦有申请鉴定业务的,大都是指向人民银行鉴定,更有被授权的金融机构根本不知道此项业务,假币鉴定在基层金融机构中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农村网点较多的信用社由于没有授权资格鉴定假币,给假币收缴、鉴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5、《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执行中存在一定困难。一是《办法》中规定金融机构办理假币收缴业务的人员应当取得《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也就是说没有《证书》的人员则不能收缴假币,在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变动频繁,而人民银行也不可能每时每刻去组织人员培训考试颁证,而金融机构人员上不上岗是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并非由人民银行决定。这就势必出现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在没有取得《证书》的情况下也上了岗,这必然会带来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因没有假币收缴权而对假币无法收缴的问题,导致假币重新流入社会。二是当客户提出鉴定时,由于客户地处偏僻路途遥远,往往要求立即给予鉴定,但《办法》规定鉴定的货币应由受理营业机构向鉴定机构内部传递,而传递又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必然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四、规范假币收缴、鉴定工作的建议措施

针对以上假币收缴、鉴定的行为,为使今后的工作行为更加规范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出台或修改相关管理措施,不断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经常性的开展人民币管理监督检查,督促辖内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营业网点开展好假币收缴工作,要求金融机构制订本行内假币收缴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假币收缴、鉴定工作顺利实施。人民银行也应把年度假币收缴量作为考核辖内金融机构反假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进一步完善操作手续。在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方便操作、有利于管理的原则,使之既不违背反假的初衷,也不给操作带来太多的不便。一是《反假上岗资格证书》仍由人民银行颁发,但对临柜人员的培训、考核由金融机构自身去完成,并对考核合格的临柜人员名单报送人行,人行根据金融机构报送人员核批后即可办理假币收缴工作,《证书》由人民银行再统一向上申请办理颁发,这样既不影响临柜人员假币收缴工作,也使得一线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得以顺利实施。二是将申请鉴定的货币由金融机构内部传递到鉴定单位改为由货币持有人直接到授权的鉴定机构或人行鉴定,但货币持有人必须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这样既方便了客户,又便于实际操作。

3、加强反假培训工作。人行每年举办的反假培训工作尽量做到点多面广,特别对较大的乡镇营业网点临柜人员和新上岗的临柜人员要求其达到一定的参训率;督促各金融机构自身培训工作确要作到细致和彻底,人行有关部门应派员参与其培训活动,这样既体现人行金融服务的工作实绩,又起到检查督促作用。

4、建立激励机制。金融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所以在他们承担反假义务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是调动金融机构反假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特别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制贩假币猖獗的地点,奖励政策更应有所倾斜,应适当提高奖励比例,对辖内金融机构临柜人员每年进行假币收缴专项评比。对那些敢于收缴、收缴数额较多的临柜人员应通报表彰并向上报送材料,以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只有激励措施的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临柜人员反假能动性,也才能真正发挥金融机构在人民币反假中的防护墙作用。

上一篇:对基层央行征信系统功能拓展的现实思考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中的成本核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