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自然与生活最美的瞬间

时间:2022-09-12 10:51:24

捕捉自然与生活最美的瞬间

赵洪琦 1966年生于湖南祁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潇湘工笔画院院长,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画家。数十件作品参加全国和湖南省美展,艺术业绩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日现代美术通鉴》等十余部书籍中。

“万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是古贤王羲之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与文友兰亭雅集时留下的诗句,特别强调了艺术求新的重要。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 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合的是‘美’。”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求新求美也就成了我工笔花鸟画艺术研习道路上的最高追求。近十余年中,我时常回到故乡湘南,在幼时辅助父亲从事田间劳作的野岑幽溪间流连。我多次返回云南西双版纳,在回味少年时期随支边亲人流落他乡的苦痛之时,也一次又一次为狂野的版纳风情欢呼腾跃不已。我也常在湘山楚水间为收集创作素材而奔忙。这些时候我都是揣怀着一个想法:敞开自我灵心,捕捉自然与生活中的最新、最美、最灿烂的瞬间,让自己手中的画笔,将这些最让人感动的瞬间描绘出来,根据这样的艺术理念,我在自然与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乡土情韵的怀念,这是来源于幼小时期的记忆,父亲带着我从事春种、夏作、秋收、冬藏的农家活,除体验到了农家的艰辛之外,田园生活的温馨,山野村居的清趣也深深地保留在我的心间。如以家禽、飞虫为题材的《醉秋》,意在表现热烈和乐的田园情趣。以禽息为题材的《幽居》,一窝待哺的小鸟蜷缩在鸟巢中,幼鸟们期待的眼神一齐望着奋翔而出的母鸟。作此画时,我想起了当年身处贫寒农家的父母,为儿辈的成长他们进行过多少次艰难的抗争,还有《家园》系列作品,都是以农家禽畜为描绘对象的画作。无论画面中出现的是鸡、鸭或是猪、兔、犬等等,都是着意描绘这些小动物在亲密地,悠游自在地玩乐。这类作品寄意于我对童年的回忆。乡土情怀的画作中最让我耗费心力的是《家和万事兴》,这是一幅以农家春节团圆饭菜为主题的工笔画作品。农家庭院中心一桌丰盛的筵席,几只鸽子在屋檐上欢乐地环旋,春联贴好了,灯笼挂上了,鞭炮张挂在竹竿上等待点燃,满幅全家团圆、欢度春节的喜庆祥和气象。

二是对自然丰厚馈赠的赞美。这类作品的创作理念集中体现在我以西双版纳盛产的水果菠萝蜜为题材的画作《甜蜜世界》之中,在花鸟画中以菠萝蜜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极少见,我选择了超现实的手法,在十平尺的皮纸上精心刻画绽放成熟的菠萝蜜果。这幅画的创作冲动来源于我多次在西双版纳写生的感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无论是林木、草卉、瓜果,都是那么蓬勃旺盛,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狂野之美。作画过程中我一直强调这种感觉。我想到孟子曾经说过“充实之谓美”。明人周止庵在其文论中也说道:“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甜蜜世界》的创作让我投入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我力求画作保持动感的同时,充实,再充实,让画作获得了秀润美、充实美、力量美的艺术内蕴。这类作品还有《岁岁秋实》《秋高图》《金醉》《事事如意》《秋阳》等等,都是以农家在秋熟季节的情景为题材的,画面上那红灿灿的柿子,子实饱满绽放的板栗,更多的是温润如玉的萝卜和金黄色的南瓜。我画这些画作的时候想到:大自然并不需要我们回报什么,却给了我们人类无尽的丰厚馈赠,这就是大自然真正伟大之处吧。

三是对高洁人品的崇仰景慕。这是最具中国传统工笔画意韵的一类画作,追溯宋人那种清新氤氲,宁静雅洁的审美境界,每一幅都追求空灵明净的诗意美。这类作品以《汉宫香浓》为代表,不仅仅是自然中花鸟韵事的描绘,更注重的是花之意,花之神刻画,充分体观花的精神灵魄的圣洁品质。明净,空灵,如仙似幻,分明是花的精魄在清风中摇曳,是花中仙子在瑶台上漫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赋予画作雅致、高洁、清朗、超拔的精神气质,借以赞颂那种超尘脱俗的人格美。另一幅题为《晓月清香伴君醉》的画作,表现手法与作品意境有所不同,但同样是体现花的精神,一种优雅、虚静、怡然自得,是花中君子的风貌,意欲给人一种潇洒清旷,独行天外隐逸高洁之士的神采意趣。还有《醉春》《雪满龙山》《晨曦》等画作都是在上述创作意念下完成的。

四是对自然生命的颂扬与咏叹。《古桐·深秋·生命》这是我在2010年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获奖的作品,古树苍藤,倔强向上生长的新枝,上上下下一片金灿灿的树叶,是一首秋的交响曲,这亦是我四十多年生命感悟的写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令人欣喜的季节,是让人珍惜的季节。古人留下无数歌咏秋色的艺术作品,都是欢欣与感叹相互交集,让后人读后顿生幽思,我想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只有让人沉思,让心灵受到启发的艺术作品才是好作品。同样格调的画作还有《秋色满幽林》《悠悠岁月》《幽林春深》等等。我想: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叶飘零与春花绽放都是自然中最美的瞬间。

这些年,我的创作构想都是在寻求自我心性抒发与当代观者欣赏情趣的对接,望能在欣赏者心灵碰撞中生发火花。我特别注重宗白华老先生的观点,艺术要有哲学的人生智慧启示性和宗教的人心抚慰功能,只有如此,艺术才能吸引人,才能感动人。我们作为新世纪的艺术家,为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努力前行,必须要让自己的作品显示出时代的新气象,这新气象还必须与新时代的观者的欣赏心理相适应。我将循此而求索。

上一篇:小小说三题(3) 下一篇:拥抱生活 清新雅逸